小寶問:“讀書是為了什麼呀?”
我說:“為了學習啊!”
小寶又問:“學習又是為了什麼呢?”
我說:“學習是為了長見識。”
小寶再問:“那長見識又是為了什麼呢?”
想說“是為了充實人生,不覺空虛。”但不敢再回答下去了,好漢不頂三問,小寶再問下去,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也回答不了。
關於上學,關於讀書,小寶時不時地會迸出一些問題來,有時是類似的困惑。更多的時候,是埋怨吧。比如她不願意寫作業,不想念單詞背書,不喜歡做算術題,就會自怨自艾,說:“小孩為什麼要學習呀?”
為什麼要學習呢?
咱們不妨為看看著名作家王蒙是如何論述的,他在一篇文章裏說:“學習是一個人的真正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征,第一長處,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人一天不學習,精神就會渙散,兩天不學習,腦子就不好使,長期不學習,人就失去了立身之基,立命之本。往大裏說,學習是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載體;往小處說,學習是一個人安生立命的本領。
學習是如此地重要,所以,國家層麵,一直在倡導創建學習型社會;個人層麵,則提倡“終生學習”。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新學期來臨的時候,我都會給學生提出三個要求:一、學習如何學習,找到打開“終身學習”大門的鑰匙;二、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為適應社會打下人際基礎;三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為調節情緒做好人生鋪墊。擺在大學生麵前的,關鍵的第一條,就是學習如何學習,就是要找到學習的方法。
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應該這樣,初入小學的孩子也是如此。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考到滿分,考上重點,更為緊要,更為有益。
世上沒不會學習的孩子,隻用尚未找到合適學習方法的孩子。孩子暫時不會學習,不願意學習,隻不過是還沒有找適當的學習方法,沒摸到門,沒找對路子罷了。在我老家,口耳相傳這麼一句話:“沒有不好的土地,隻有不好的耕作方法。”每一個孩子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都將綻放出世上最美麗的花朵,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就像沒有好的耕作方法一樣,土地再肥沃,也會寸草不生。
方法非常重要。母親在鄉下飼養家畜,常常叨念這麼一句話:“同樣草,同樣料,喂法不對不長膘。”在同齡的孩子當中,同樣的大綱,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時間,甚至同樣的課堂上,同樣的老師,但學習效果卻有優劣之分,學習水平自然就有了高低之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隻因有些孩子找對了學習方法,效果好,水平也會高,而有些孩子還在摸索當中,才有質的分野了。
找到一種好方法比孩子得了高分更為重要。每次去開家長會,老師們幾乎都在講著同樣的一句話:分數並不是最重要的,家長朋友們不要老盯在孩子的分數上。
教育家貝爾特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好方法是一把鑰匙,能幫助我們打開一扇通往理想的大門;好方法是一艘輪船,能幫我們渡過茫茫大海;好方法是導航儀,引領我們正確前行;好方法是助推劑,讓我們能走得更快更穩更遠。
學習不僅僅是讀書。但初入小學的孩子,學習主要體現在讀書上麵。關於讀書,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說:“讀書之法,既先識得他外麵一個皮殼,又須識得他裏麵骨髓方好。”學習是一個內外而內,由淺及深的過程。朱熹認為,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精思;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泰山不是一天堆起來的。找到良好的學習,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我們始終要相信,隻要方法得當,世界上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學習天才,都會有美好未來。
附錄:學習方法舉要
引子:全球教育人士,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學者、普羅大眾,對於學習方法的探究,孜孜以求,不斷研究,不斷創新,提出新的好的學習方法。在這,輯錄一些經典的學習方法,僅供參考。
目標學習法
塞·羅傑斯說:“心中認定一個目標,無論他人如何責罵,自己隻管前進。”有目標,才有努力方向,有目標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做什麼事,目標都非常重要,在學習領域亦是如此。
由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倡導目標學習法,成為全球學習界眾所周知,廣為使用的一種經典方法。明確學習目標是目標學習法的先決條件。目標學習法的核心問題,是必須形成自我測驗、自我矯正,自我補救的自我約束習慣。布盧姆依照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分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等不同層次,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學習重要目標,即知識重點。有了學習的目標,就能增強我們學習的注意力與學習動機,這樣一來,就會有良好的學習效果。目標學習法是成功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成功人生,離不開對目標的製定和實施,我們的孩子把大小目標有機結合,把遠近統籌安排,就可以避免做無用功,能幫助孩子們成才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