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講個故事給孩子聽……(1 / 2)

有作家說:“故事是文學的母核。”

有歌唱家唱:“故事裏的事,說是不是,不是也是,故事裏的事,說不是不是也不是。”

每一個人都是聽老人講古(故事)長大的。故事具有謎一樣的吸引力和經久不衰的魅力。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坐在小板凳上仰臉托腮聽大人講古。現在,小寶頂喜歡拿著一本故事書,對我說:“給我講這個!”稍有遲緩,她馬上催促:“講啊,你快講啊!”一副急不可待的可愛模樣。

故事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怎麼高估,都不為過。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夏皮羅博士說:“孩子經常聽的故事會對他的人生態度、行為方式、情感生活、思想觀和價值觀等產生直接的,深遠的影響。”聽,這影響是深遠的,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

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孩子夢境與現實的交彙點,孩子們在聽故事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混入其中。比如把自己當在奧特曼、孫悟空或者拇指姑娘、白雪公主。從這點來看,故事是塑造孩子品質和性格的載體。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那麼不妨選用不同類型的故事,講給孩子聽。如果在日積月累的講故事中,讓孩子形成勇敢、誠實、忍耐、善良、堅強、勤奮、堅持,大公無私、與人分享、尊重他人,接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以及勇敢麵對苦難和挫折等等優秀品質,實乃善莫大焉。

我家小寶和所有孩子一樣,睡覺怕黑,為此,專門買了一個LED小夜燈,但奶白的強光無法驅逐內心的恐懼。後來,我運用故事法,給她講小動物不怕黑的故事。久而久之,小寶適應了黑暗,睡前,小寶還會主動要求關燈,並賴著我要給她講睡前故事。

孩子蠻橫起來,你講理是講不通的,這時,你不妨提醒一下——故事裏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呢?他一定會做恍然狀,收斂蠻橫,傷腦筋事道理。以理服大人,用故事服小孩。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母親芭芭拉·布什是“雙料第一夫人”——她是美國曆史上惟一活著的“丈夫是總統。兒子也是總統”的夫人。她是如何培養出總統兒子的呢?特別是小布什成為當時美國曆史上支持率最高的總統後,人們紛紛向傳奇夫人芭芭拉女士討教“教子之道”。

芭芭拉女士說:“教子女以正道,要嚴格,要與他們親密無間,其中最好的辦法是:念故事給孩子聽”。芭芭拉·布什多年來致力於創造讀書之風,並創立了芭芭拉·布什家庭讀書基金會。她所撰寫的《念故事給孩子聽》一文在美國父母之間廣為流傳。芭芭拉·布什在文中寫道——如果有人問我教育子女有什麼秘訣時,我的回答就是念故事給孩子聽。我對我的兒子女兒是如此,對找的孫子孫女兒也是如此。

培養出總統兒子來的秘訣,就是講故事。這個經驗之談,值得我們深思,願能付諸行動。

給孩子講故事,當然要求父母多讀故事,讀好故事,唯其如此,方可遇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化解、升華、情境化人生,情節化生活,共同培育優秀孩子。

為了孩子,我們不妨對孩子說:“來來來,給你講個故事。從前……”

鏈接1:講給小寶聽的故事——

苦丫頭傳奇

從前,有個窮苦人家,吃爛草葉,穿百家衣,住破茅屋,家裏有個六歲的女兒,麵如土色,瘦骨嶙峋,頭發蓬亂,像個叫花子,她沒有名字,家人都管她叫苦丫頭。

這年冬天,家裏一點吃的東西都沒有了。爸爸媽媽實在沒有辦法,逼迫無奈,將苦丫頭賣給有錢人家做丫環。

苦丫頭被賣到王府,給九歲少爺王榮做陪侍丫環。王榮總喜歡逗她玩,拿她開涮。這天,望著漫天冰雪,王榮要求苦丫頭去冰封的河裏撈魚。苦丫頭看著漫天飛雪,不知所措,但她沒有任何辦法,隻能聽從少爺的吩咐。她雙手凍得通紅,一手提一隻大木桶,一手抓一根敲冰棍,踩著厚厚的冰雪,喀吱喀吱,朝河邊走去。

到了河邊,苦丫頭舉起木棍,使勁地敲打冰麵,冰厚力小,能奈冰麵若何呀。敲了許久,苦丫頭累暈了過去,撲通一聲倒在冰上。不知過了多久,她終於醒了過來,驚喜地發現,滿滿一桶魚,歡蹦亂跳,有好幾隻都跑到桶外來了。

苦丫頭欣喜若狂,提起一桶魚,回去了。

王榮少爺好生奇怪,冰封河塘,她這麼小怎麼可能一下子捕獲這麼多魚呢?沒有難倒苦丫頭,他覺得一點都不好玩。

沒過幾天,王榮少爺想出更狠的招,來耍弄她。他指使苦丫頭三天之內,去外麵找個金元寶回來。若是找不到,不給飯吃,還要打斷她的腿。苦丫頭不敢違抗他的命令,一大早拿了根打狗棍,就出去找金元寶去了。可是,哪來的金元寶呢?一連找了二天,她一無所獲。第三天,苦丫頭照例又出去找了,走啊走啊,終於累趴下了。這一回,她可不敢昏睡過去。她一定要知道到底是哪個神仙姐姐在幫她。上次,如果不是神仙姐姐幫忙,不可能在大冬天,弄到那麼多活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