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巧克力棒(1 / 1)

一次,朋友說要考驗我的智商,打了一個有趣的謎——胡蘿卜和巧克力打架,巧克力打贏了。猜一兒童食品。

這會是什麼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呢?想了好半天,實在沒搞明白。後來,朋友經不住我的纏,心有不甘地揭開了謎底:“巧克力棒!”想想也是,巧克力打贏了,當然棒啊!

真是很有意思的一則謎語。

這讓我想起對孩子的態度來。孩子出生後,帶給父母的第一感受是初為人父母的喜悅感。這種喜悅,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會被很多細小的事情衝淡,比如,孩子不吃或者亂吃東西,不聽話等等。心急了,氣急了,衝孩子發火的有之,打孩子屁股的有之。即便孩子什麼事都惹,也會在跟別的孩子比較中,讓你莫名難受,狠不得多打罵幾次,助子成材。所謂“不打不罵不成器”是也。

打罵孩子,是千百年積澱下來的老傳統了。孩子是自己的,打幾下,罵幾聲,又算得了什麼呢?多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挨過父母打罵呢?及至成人,為人父母了,就習慣性地將這一惡習傳下去,非打罵孩子不可。且美其曰:為孩子好。

其實,這是偽好,偽善。

中國父母先天性地少一根“巧克力棒”——吝嗇於對孩子的誇獎。對孩子說一聲棒,像是比登天還難!罵起孩子來,聲高語重,恣肆無忌。偶爾一兩次零星誇獎,卻明顯底氣不足,輕聲低語,很不好意思似的。

有經驗表明,誇獎孩子有益身心健康,打罵孩子易致孩子心靈扭曲。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找尋孩子的優點,並適時地給予誇獎,有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引導孩子進入輕鬆自由的理想的狀態。

記得有位育兒專家說過:“若要問我怎麼誇孩子?就一條,要往死裏誇!”對照這個態度標準,有多少父母不合格呢?

應該說,沒有學會誇獎孩子,就沒有學會當父母,更沒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打罵孩子,是用言語與非言語的暴力,無情地將孩子囚禁。誇獎孩子,自相信始,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解放孩子。

朋友出的那個謎語還有續集:胡蘿卜被打敗後,很不服氣,臥薪嚐膽數年,找巧克力挑戰去了,結果還是輸了。猜一種兒童食品。

這一回,想必您和我一樣,也猜出謎底了吧!對了,巧克力棒棒!

是的,孩子棒,孩子棒棒!這種態度,為人父母的我們,要謹記在心,並付諸行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