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場搜救戰役,後來的軍事評論家分成了若幹個陣營,各執一詞。有人說這次搜救戰役比起莫斯塔加地區以往的任何一場戰役更加接近現代戰爭,無論是大規模的電子戰應用,還是空地一體戰的完美表現,簡直就是劃時代的裏程碑,那種肩挎AK47,腦子裏卻還是部落戰爭模式的戰爭思維被現代化的戰術和武器擊碎,從此,職業軍人將把部族勇士徹底的趕出戰爭。持這種意見的人甚至要求將這個戰例寫入福特納王家軍校教科書的經典戰例,並且一度他們做到了。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他們認為這場戰役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利己主義戰役,無論是女王陛下還是指揮官馮楠子爵,都是為了一己私利發動這場戰役的,並且這場戰役幾乎拚光了王室幾年來的軍事積累,作為戰略儲備的王家儲備倉庫打的幾乎見了底,大量的技術兵器磨損,毀傷,致使戰役過後王室的戰線不得不後撤了三十五公裏,剛剛收複不久的伊胡塔聖地等地區也再度放棄,航空兵部隊數月內無力再度發起像樣的戰役打擊。並且這場戰役有很大的運氣成分,特別是人質的解救,如果不是恰巧截獲了塔博叛軍的運輸船隊,天曉得馮楠還有多少儲備可以用於下一步的搜索和人質解救。
由於數種意見僵持不下,有人就親自前去麵見馮楠子爵,想問問他本人的意見,誰知子爵大人眼皮都不眨的就承認他參與那次行動確實是出於私心,除了是為了解救淪為俘虜的好友外,還有就是為了封地內的抗疫防疫事務。
這下原本支持馮楠的人頓時覺得很垂頭喪氣,而持後一種意見卻得意的不得了:瞧,人家自己都承認了,就是因為私心,你們還捧什麼臭腳啊。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次解救戰役從王家軍校的教科書裏被拿掉了,不過馮楠公然支持不利於自己的意見也引起了更多人的興趣,特別是軍校生,其中當年以全校第二名畢業的一名學員的論文就是對搜救戰役的分析論述。論文首先客觀的承認了女王陛下和馮楠發動搜救戰役是存在私心,也認為這場搜救戰役確實對剛剛形成現代戰爭戰鬥力的王家軍隊造成的極大的損耗,但客觀的說,戰役摧毀了塔博叛軍新組建的敢死突擊隊的大部分戰力,致使塔博叛軍計劃的另外幾次突襲計劃無限期的擱置,更重要的是,塔博叛軍試圖利用敢死突擊隊對王室控製區乃至望東城發動生物戰的計劃徹底破產。因此總的來說,這場戰役的贏家還是王室。至於王室軍隊放棄伊胡塔聖地也是權宜之計,在休整後依舊有進攻的力量,而塔博叛軍經此一役,促使塔博將軍下決心調整了戰略,將更多的有生力量和資源轉投到莫斯塔加的侵略戰爭中,王室的複興卻由此役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
盡管這場戰役引起了後來的多方爭論,但是在當時,馮楠還真沒有想到那麼多,他隻想快點完成和金麗的交易,從而救回朋友和挽救封地的頹勢,所以當他發現攔截到一支塔博的運送人質的船隊的時候,就鐵了心的認定這是老天爺賜給他的,盡管他從來也不信仰任何宗教。
解救戰鬥進行的出乎意外的順利,當叛軍得知他們直接麵對了傳說中的薩利姆賓卡的時候,沒多久就選擇了投降,因為在傳說裏,這個黃皮膚的薩利姆賓卡雖然作戰凶猛,但是對戰俘還是不錯的,而戰俘運輸隊的主力部隊都是塔博的正規軍,並非他那隻臭名昭著的食人族敢死突擊隊,在有生路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殊死一搏的。
當馮楠在人質中發現淩佳的時候,越發相信這是幸運女神的眷顧,他當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也不顧可能染上疫病的危險,當時就緊緊的抱住了淩佳,久久的不願鬆開,而他的身上不多時也抱滿了獲救的人質,他們哭著,喊著,一層一層的往上抱,最後形成了一個“人團”,實在夠不著他的,哪怕是拽著他的一個一角,或者碰觸到他身體的一部分,都會感到莫大的安慰。這其中大多是淩佳從省城和周邊招募來的誌願者,他們懷著一顆愛心,不遠萬裏來到福特納,卻橫遭此厄運,這確實不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待遇。
王家醫護兵擔心馮楠染上疫病,於是奮力將他拉了出來,而馮楠此時也恢複了理智,當即指揮打掃戰場並且撤退。
回到前指後,馮楠一分鍾都沒耽擱,立刻想布曼將軍等人交接了指揮權,然後就帶著兄弟們護送人質返回了望東城。
在這一百多名人質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華人和歐美人,其中歐美人中還有幾名記者,另外的人中也都是周邊國家的外國人和有價值的戰俘。查看了這些人員構成,就會看出這一百多名人質都屬於“有價值”的,可以用於勒索贖金或者達到某些政治目的,據押運的軍官供述,搜救戰役由於馮楠的歸來,使得戰役的天平朝著王室軍方傾斜,所以塔博將軍決定提前將這些有價值的戰俘運送到後方去,誰知怕遇見誰偏偏遇見誰,被馮楠撞了一個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