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家認為,咀嚼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細嚼慢咽不僅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發生,而且有增強體質和美容的功效。具體來講,進食細嚼慢咽有以下好處:
(1)增進食欲。人在細細咀嚼食物時,可以使味覺感受器——布滿舌頭表麵的味蕾與食物充分接觸,既可品嚐鮮美的味道,又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的蠕動,有利進食和消化。
(2)促進吸收。食物嚼得越細,越能減輕胃腸的負擔,更能將食物與消化液允分混合,使營養的吸收率明顯提高。
(3)增強殺菌作用。食物在口內咀嚼可促進唾液腺的分泌。唾液除能促進消化外,還因其中所含有的溶菌酶、氧化酶和來自毛細血管的白細胞而對細菌有殺滅作用,可減少胃腸道患病的機會。
(4)有益減肥。食物進入人體充實到胃裏,大腦神經發出“飽了”的信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如果進食太快,當大腦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時,往往已經吃下了過多的食物。據研究,每餐咀嚼不細的人,有50%會變胖。
(5)利於美容。細嚼慢咽能夠促進麵部肌肉的運動,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麵部皮膚和肌肉的新陳代謝,減少麵部皺紋,使人麵部皮膚紅潤,顯得健康美麗。
(6)有益牙齒保健。多咀嚼食物,尤其是較硬的食物,可使食物與牙齒和牙齦產生較大的摩擦,從而起到清潔牙齒和按摩牙齦的作用,並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益牙齒健康和潔白。
3.吃飯時看書報、電視
有的人喜歡邊吃飯邊看書報,或者吃飯時看電視,這對身體健康不利。因為邊吃邊看,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好好品味美食佳肴的滋味,激不起食欲,會使消化功能降低;邊吃邊看,因一心二用,流入消化器官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消化液銳減,胃腸蠕動變慢;邊吃邊看,會影響進餐情緒,使主管吃飯的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受到抑製,這些都會影響食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導致慢性胃腸疾病,出現營養不良。
4.吃太燙、太冷的食物
人體的正常溫度是37℃左右,過燙的食物其溫度可高達80℃左右,比體溫高得多。人的口腔、食管、胃腸黏膜十分嬌嫩,隻能耐受50℃~60℃的溫度,若太燙的食物進入食管和胃,往往會損傷其黏膜,以致刺激黏膜上皮細胞迅速增生,以修複受損黏膜。如果常吃過燙食物,就會出現燙傷、修複、再燙傷、再修複的情況,天長日久,由於黏膜的過度增生,就可能使組織發生癌變而患食管癌及胃癌。
吃太冷的食物對人體也不利。胃喜暖而惡寒,過冷的刺激會引起胃腸血管收縮,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節律變慢,從而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女性經常大量吃冷食,則會發生嚴重的痛經。
5.飯前飯後劇烈運動
飯前進行劇烈體育活動會因身體過度勞累而造成食欲減退,甚至由於疲勞尚未得到緩解而抑製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蠕動,進而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飯前劇烈運動後,正確的做法是休息片刻,做點進餐準備,如飲用一杯開水以促進食欲,使胃腸進入正常動作狀態,吃下去的東西才容易消化吸收。
如果進餐後馬上進行打球、跑步、遊泳等體育活動,支配運動器官的交感神經就會興奮起來,攜帶能量的血液也會較多地流向四肢,而支配消化器官的交感神經則處於抑製狀態,造成胃腸供血量減少,胃腸活動受到削弱,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飯後胃腸內食物充盈飽滿,不經適當消化就做劇烈運動,會因胃腸頻繁而較大的震動,使胃腸係膜繃得很緊,甚至發生扭轉而引起腹痛或造成胃下垂。在飯後一小時左右的時間裏,最好的活動是散步,可避免腹脹不適,也有利於食物消化,預防胃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