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兒童健康的保健措施(1 / 1)

兒童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經曆著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和青春發育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發育最快的階段,各發育時期均有明顯的特殊性。兒童健康教育在不同年齡也有所不同。

1.計劃期

首先,準父母在計劃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準備,要了解科學育兒知識;了解如何才能做到優生優育,還要學習兒童生理和心理、兒童營養和喂養、兒童教養方法、兒童體格鍛煉原則和注意事項,以及鍛煉的方法;了解兒童常見病的防治、兒童玩具及讀物等方麵的知識,提高育兒水平,促使小兒健康成長。

2.胎兒期

一旦準媽媽有了寶寶,就要保證孩子在母體裏健康成長。要注意預防先天畸形;盡量避免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兒;孕婦要注意心理衛生和勞動保護;進行產前檢查和產前診斷;預防宮內感染和窒息。

3.嬰幼兒

孩子出生後1~3年,都是與父母、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顯得很重要。對嬰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飲食習慣、語言、運動、人際關係和品德的培養,也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在這個時期發揮著關鍵作用。

4.學齡前兒童

這個時期是智力開發的重要時期,要為孩子上學做準備,不僅要讓孩子讀書寫字,還要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衛生常識和衛生公德,培養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為今後的健康打好基礎。一旦上學了,就要自己獨立地學習、生活。

5.學齡期兒童

加強對學齡兒童的正確引導,加強心理素質、行為規範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包括生活習慣、飲食習慣、語言、運動、學習習慣及與人交往的能力等。培養兒童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狀態,改變不良行為,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生教育包括人體的一般衛生知識教育,主要解剖生理知識、生活衛生習慣的培養和教育,合理營養和飲食衛生、環境衛生知識、常見疾病預防、心理衛生知識、安全意識的培養,體育鍛煉與健康、預防意外傷害的教育,學校生活衛生指導。中學生教育包括人體生理解剖和心理衛生知識教育,一般衛生知識教育,青春期生理衛生教育等。

6.青春期健康教育

道德規範教育、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等。青春期是一個機會與危險並存的時期,是一個幼稚與成熟並存,獨立與依賴混雜的時期。重視青春期心理發展,並實施必要的健康促進對策將有助於青少年的健康發育。促進青春期心理健康的對策就要提高青少年個體的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通過教育、訓練幫助他們學會做決策,進行有效的人際交流,保持良好的情緒;同時,還要提供安全和支持性的生活和成長環境,提供必需的生理衛生服務,在他們需要時給予相應的心理及行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