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一般指的是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幹硬,排便困難,便後無排空感,一般2天以上無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不同年齡排便次數不同,不同的人排便次數也有不同,不同飲食習慣的兒童,排便次數可有一定差異,但多數小兒均為每天或2天1次。功能性便秘是指沒有消化道器質性疾病,而是由藥物、化學因素造成的便秘,兒童的便秘大多為功能性便秘。兒童習慣性便秘是指嬰幼兒及兒童由於膳食結構不合理或缺乏正常的排便習慣、腸道菌群失調及結腸、直腸、肛門動力障礙所致排便困難,占小兒便秘90%以上,已經嚴重影響了兒童的生長發育及身心健康。
1.便秘原因
每個人的排便形態都是不同的,是受年齡、生理節奏、文化飲食、活動等很多因素所影響的。兒童的便秘是由於糞便幹結,引起排便困難,使糞便在結腸內滯留時間過長,發酵腐敗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毒素,機體吸收後會出現頭暈、惡心、乏力、食欲缺乏等症狀。
(1)生理因素:兒童便秘的生理原因與小兒腸道解剖、生理有一定關係。由於小兒腸道相對較長,腸壁薄而黏膜細嫩,血管豐富,雖通透性好,但屏障功能較弱,加之腸壁彈力纖維和肌層發育不全,腸蠕動力不夠大,腸肌張力降低等易造成食物殘糜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糞便變得較硬而難以排出。
(2)生活習慣因素:嬰兒的胃腸功能尚不健全,腸道正常菌群未完全建立。如果嬰兒攝入過少,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對腸黏膜形成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不足,不能引發大腦皮質和神經中樞的調節反射,不產生便意而引起便秘。母親吃辛辣食物、高蛋白質食物也可引起嬰兒便秘。用奶粉喂養的嬰兒,因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鈣鹽含量也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結成塊,不易消化。牛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也可使大便幹燥。這個時期因逐漸添加輔食,孩子飲食變為複雜了,孩子的胃腸功能也有個適應過程。輔食加得太快,或者太慢都可引起便秘。肉食加得太多,吃菜、吃水果太少,腸道缺乏刺激,不易產生便意。有的孩子喜歡吃幹食,飲水太少,腸道刺激不足,也易發生便秘。大便性質和食物關係密切,兒童飲食結構不合理,如高蛋白飲食過多,糖類不足,常吃精細渣少食物,纖維飲食和水分攝入不足,食物中纖維不夠,同時飲水少都可使大便幹燥而不易排出。有些兒童長期不喜好運動,腸蠕動減少,產生便秘。有些孩子生活不規律,沒有定時排便習慣;也有些孩子學習忙,貪玩,不能及時排便,糞便中的水分被進一步吸收而幹結,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3)疾病因素:引起便秘也有疾病因素,如嬰兒巨結腸、腸道畸形、肛門狹窄、肛門周圍炎症等。
(4)藥物作用: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弱而便秘,如抗膽堿能藥物、抗酸藥、某些抗驚厥藥、利尿藥及鐵劑等。
(5)遺傳因素:患兒似乎生來即有便秘傾向,其家族亦有便秘史,有人稱之為素質性便秘。
(6)精神因素:兒童精神緊張,或環境生活習慣的改變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秘,如驚嚇、指責等造成精神壓力,甚至父母離異,家庭內爭吵可造成小兒情緒緊張,久之可引起便秘。
(7)腸道菌群失調:有些習慣性便秘者腸道正常菌群產生減少,消耗增多,導致腸道微生態失調而便秘。
2.便秘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便秘在兒科急診較為常見,兒童的便秘原因較多,除了器質性的疾病外,更多的是功能性的。兒童的功能性便秘雖然不能稱為疾病,但不及時解決,常常導致兒童嚴重的腹痛及胃腸功能紊亂。所以,應該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