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1 / 3)

感覺統合是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身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製、聯係、統一),並做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覺統合理論涉及腦功能及發展、學習及學習障礙和治療三部分。由於學習是腦的一種高級活動,可通過改善內部的神經係統功能,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感覺統合功能失調,主要是指腦內,特別是影響到感覺係統的部分無法有效工作,無法正常而有效的發揮功能。兒童的大腦功能具有發展性和可塑性的特點,從單純的感覺發展到高級的感覺統合,再發展到身體雙側的協調、手眼的協調、注意、情緒的穩定及有目的的活動,最後發展到高級的感覺統合,有注意力集中、組織能力、自我控製、學習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腦的不同水平與不同區域是相互聯係的,這種統一協調的工作就是感覺統合,改善感覺統合功能的關鍵在於控製感覺的輸入,通過改善感覺輸入與運動結合,達到改善腦功能的目的。感覺統合能力是大腦本身所具備的功能,但這種功能的發展還需要依靠環境的刺激和要求的激發。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是在遊戲、運動和閑暇活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有些兒童感覺統合能力不像應有的那樣有效地發展。

1.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1)母親懷孕期間的影響因素:母親在懷孕期間出現早產、先兆流產或采用剖宮產、電吸引等分娩方式,都可以影響兒童大腦發育。剖宮產的嬰兒在出生過程中沒有經過正常產道的擠壓,從而失去了第一次觸覺學習機會。

(2)養育方式的影響因素:孩子出生後與母親分離或不由母親直接喂養,兒童缺少足夠的觸摸、愛撫和情感交流,這樣的孩子都有可能感覺統合失調。另外,城市裏的兒童生活空間和運動量相對缺乏,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孩子失去了許多應有的鍛煉機會。搖籃、懷抱、童車代替了兒童正常的坐、立、爬、行,使得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受到了阻礙,或者說發育遲滯。城市裏大約有一半或更多的孩子沒有經曆過爬的階段。而心理學家認為“爬”對兒童的智力發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養育方式不當也是導致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一個原因。

2.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功能是腦幹過濾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形成學習信息的一種功能。感覺信息中錯誤的信息有賴於腦幹的前庭網膜來進行統合和整理。前庭失衡表現為平衡能力不佳、空間認識錯誤、四肢和身體嚴重不協調、很容易被絆倒、手眼協調能力差。表現為多動不安,走路易摔倒,旋轉會暈眩;左右手不分,鞋子穿顛倒,方向感不明;上課時不專心,愛做小動作,缺乏自製力;做作業時東張西望,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常做到深更半夜;調皮任性,興奮好動,黏人;情緒不穩定,怕黑,喜歡捉弄人,浮躁又脾氣壞,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嚴重的還會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及左腦的組織判斷,邏輯能力陷於混亂中。

(2)平衡統合失調:人類的感覺統合最重要的就是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就是人類的身體與地心引力的協調。如果這個能力不良的話,就會造成好動不安、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走路愛碰撞,拿東西不穩、浮躁、壞脾氣、情緒不穩定、左右不分、方向感不良、喜歡爬高、轉圈或害怕爬高旋轉、邏輯思維混亂、不愛思考、學習能力不佳、興趣保持時間短、人際關係不良、愛破壞紀律、有攻擊性行為或其他不良行為,甚至造成人格無法健全發展。

(3)視覺感不良:表現是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順利的閱讀,經常出現添字、漏字、竄行;寫字是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計算時“粗心大意”,常把數或字寫顛倒,如把“51”寫成“15”,把“p”寫成“q”,把“哈”寫成“合口”,常抄錯題或抄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