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研究證實,單胎的媽媽每天泌乳800~1500毫升,雙胞胎媽媽每天能泌乳2500毫升,可滿足兩個寶寶的需要。因此,媽媽完全有能力同時哺喂兩個寶寶。如早產雙胞胎兒吸吮、吞咽能力差,可用吸乳器將母乳吸出,再用滴管或小匙喂食。
哺乳時可采用抱球式哺乳法。媽媽坐在床上,在腰部左右兩側各放一個枕頭或墊被,將兩個寶寶分別放在兩側枕頭上,讓寶寶身體朝向媽媽。媽媽雙手托著寶寶的頭、肩部,使寶寶的臉對著乳房,並按正確含接方法,幫助寶寶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這樣,雙胎兒即可同時進行哺乳。另外,雙胞胎新生寶寶全身器官發育不夠成熟,血漿丙種球蛋白低,抗感染能力較弱,因此,在喂養時要特別注意衛生,奶頭、奶瓶要保持清潔。務必在每次用完消毒,哺乳媽媽的奶頭也要在每次喂奶前擦洗幹淨。
如何喂養早產兒
母乳是早產兒最理想的天然營養食品。早產兒生理功能發育不很完善,要盡一切可能用母乳(特別是初乳)喂養。母乳內蛋白質含乳白蛋白較多,它的氨基酸易於促進寶寶生長,且初乳含有多種抗體,這些對早產兒尤為可貴。用母乳喂養的早產兒,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和其他感染的機會較少,寶寶體重會逐漸增加。
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考慮用代乳品喂養早產兒。首選為優質母乳化奶粉,它的成分接近母乳,營養更易吸收,能使寶寶體重增長較快。在用代乳品喂養的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寶寶有無嘔吐、腹瀉、便秘以及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早產兒的喂養量及喂養次數該如何把握
早產兒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攝入量的足夠與否,不像足月新生兒表現得那麼明顯,因此必須根據寶寶的體重情況給予適當的喂養量。母乳喂養的早產寶寶應該經常稱體重,觀察早產兒體重的增加情況,這是判斷喂養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標。一般足月新生兒在最初幾日內由於喂哺不足或大小便排泄的原因,體重略有減輕,這是正常現象。但早產兒此時體重的維持至關重要,要重視出生後的早期喂養,設法防止寶寶體重減輕。
由於早產兒口舌肌肉力量弱、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養方法。如果采用人工喂養,一般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兒1天喂哺12次,每2小時喂1次、2000~2500克體重的寶寶一天喂8次,每3小時喂1次。不同寶寶每日的喂奶量差別也較大,新生兒期每日可喂奶10~60毫升。如寶寶生長情況良好,則夜間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這樣可以在保證攝入量的基礎上逐步養成夜間不喂的習慣。
低出生體重兒該如何喂養
低出生體重兒吸吮、吞咽功能不完善,易發生嗆、吐奶,開始喂乳應十分小心。生後12小時用溫水試喂,如無嗆吐,改為5%~10%的葡萄糖水或糖水,情況較好可喂擠出的母乳。
為滿足能量和水的需要,可靜脈補充10%葡萄糖溶液,每日每千克體重60~80毫升。吸吮能力差者可采用滴管喂哺。
怎樣知道母乳是否充足
想知道乳母的乳汁是否充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判斷。
(1)在哺乳前,如果乳汁充足,乳房就會有腫脹感,甚至會出現乳汁外噴的現象。如果乳汁不足,這種感覺則不明顯。
(2)觀察寶寶的情況。當奶水充足時,寶寶在吸吮時,媽媽能感覺到自己的乳房有乳汁流下的感覺,並伴有寶寶有規律的吞咽,乳汁豐富能讓寶寶感覺到滿足和快樂。而乳汁不足時,寶寶容易吃不飽,就會出現哭鬧、煩躁、吸吮手指的現象。
(3)看寶寶排泄的情況。如果乳汁充足,寶寶每天排便3~4次,乳汁不足,則說明寶寶沒有吃飽,排便也就會減少,還會出現尿少且濃的情況。
(4)看寶寶體重的增長情況。體重能反應寶寶的健康狀況,所以要定期給寶寶測量體重。體重可以判斷媽媽的乳汁是否充足。一般每月體重會增長500~1000克,體重增長過少,則說明乳汁不足或寶寶生病了。
母乳不足怎麼辦
1.注意飲食、休息和培養對哺乳的信心
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喂養抱有信心,尤其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最好采取與寶寶同步休息,以減少幹擾。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產婦,精神上多加安慰鼓勵,並主動分擔家務,防止其疲勞。
2.糾正母乳喂養中的不合理現象
最常見的母乳不足的原因是寶寶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保證足夠的時間來喂養寶寶。特別是新生兒,每天的哺乳時間可能長達8個小時;出生1~2個月的寶寶,每天應哺乳8~10次;3個月的寶寶,24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次。
3.避免“乳頭錯覺”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