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電容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產業發展
作者:淩雲
摘要:江蘇電容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的成立有其時代背景,它的成立對繁榮和發展國內電容器行業具有積極意義,生產出了許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站在鎮政府的角度,文章提出了研發中心今後的推進措施,即圍繞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強化三個機製。
關鍵詞:江蘇省;電容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產業創新;企業創新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29-000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9.001
電容器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中國雖然是電容器生產大國,但不是電容器生產強國。江蘇是電子元件製造業大省,全國約50%的電容器廠家集中在江蘇。很多電容器企業早就希望有一個提升行業技術水平的共性服務平台。南通江海電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建於1958年,自1993年起至今在國內鋁電解電容器行業銷售收入蟬聯第一,自2006年起建有國內第一家省級電容器技術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承擔了國家多項重大項目,不斷提高了電容器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檔次。
1 成立研發中心的背景
1.1 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機製沒有形成,技術創新體係不健全
在電容器行業中,消化吸收能力差,創新不足,雖有一定的新品開發能力,但由於技術力量不足,研發經費有限,研發的產品檔次一般偏低,特別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開發的中高檔產品較少,不能滿足日益提高的技術要求。研發中心的建成可以形成一支研究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科研成果多的工程技術人才隊伍。
1.2 低水平重複建設,行業中的國家隊沒有形成
電容器低檔次的產品進入門檻不高,低水平重複建設仍然存在,由於生產手段相對落後,不僅產品質量難保證,還出現低價傾銷問題,造成市場的不正當競爭。且行業骨幹企業缺乏國家有效支持,無法集中人力、財力解決行業中的重大課題。
1.3 關鍵原材料、零配件和主要製造設備、檢測儀器依賴進口
由於國內配套產品技術上的差距,一些產品已成為電容器健康、持續發展的製約因素,限製了電容器在國際高檔產品市場的競爭力。研發中心的建成,與國內關鍵原材料供應商中共同研發,可提高電容器原材料進而提高電容器的性能。此外,還可以形成一支生產設備、檢測儀器研究隊伍,提高我國電容器在國際高檔產品市場的競爭能力。
1.4 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差距較大
高層次、複合型人才嚴重缺乏,不能適應產業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人才流失的問題嚴重。研發中心的建成,可為電容器行業培養大批高層次、複合型人才。
2 研發中心建設措施
2.1 強化運行管理
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製,“董事會”由依托單位有關人員組成,“技術委員會”由國內知名專家、行業專家和技術負責人組成。在“中心”技術委員會審議下,就本行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前瞻性技術和企業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開發或工程化,同時接受行業(或跨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的委托進行專題研究,形成成果和效益,並加強成果輸出的轉讓,以多種形式(如技術入股)對外合作合資,增強“中心”發展動力。
2.2 集聚創新群體
先後聘用國內外資深專家10多人,招聘本科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0多人。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加強人才培養,實行“外掛院校、聯合辦學、共同開發”戰略,開展學曆教育、上崗轉崗培訓等,並積極派技術骨幹出國培訓。“中心”不僅引進外來人才,還加強內部人才培養和素質提升,鼓勵技術人員敢於創新。把現有科技成果與預期收益相結合,對那些市場前景好、效益好的產品開發有重大突破的,或者有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重獎3~6萬元,中心先後有4個係列產品獲國家重點新產品,6個係列產品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7個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其中多數產品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申請了19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4項),有5項專利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