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3)(1 / 2)

孩子上學以後,學校把每一個孩子編到某一個班級中,讓幾十個孩子組成一個班級上課。在以班為單位進行教學時,教師對全班同學講的話,就是對每一個同學講的,教師對某個同學所講的話、所提的要求,也適用於全班同學。這樣的一種相互關係,要求全體學生服從一定的規章製度,以保證這種集體學習有較高的效率,其中的道理是不難理解的。學校、班級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學習,就是做社會人的演習。孩子在這裏要學習擔負各種角色:學生、同學、玩伴、小老師、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角色。這種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各種角色應承擔的義務、職責和權利的過程,也就是學習各種規則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不遵守規章製度,這不是他個人的事,也不是他和老師兩人之間的事,而是集體的事,他擾亂了集體的學習紀律。假如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錯,但常常不遵守各種規章製度,這個孩子不能算是好學生。但若取消班級授課製,改為個別授課,也許學校裏的許多規章製度都可以取消。如此說來,孩子上學校與在家學習的最大不同,還在於必須按照規章製度去做。另外,學校的教學講求科學、係統,教學分課程,每門課有序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並盡可能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這裏有更多的講究,自然也有許多規則。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開始注意孩子的個性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孩子在遵守各種規則上可以降低要求,相反,應該是更好、更全麵地按照社會的要求來塑造自己。在孩子上學初期,我們做家長的是否正確、全麵地理解孩子的這種新地位、新任務、新責任,是指導孩子時能否恰到好處的重要前提。

34.家長和孩子需要了解哪些學習常規

(1)按時上學,不遲到,不早退。孩子上學前班、幼兒園時,並沒有這一條要求,要是家裏有大人,孩子不上幼兒園或者去遲點、提前回家都是可以的。上小學,既然是重要的社會義務,就得遵守規定,以保證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這裏也有培養責任心的因素在內,上學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事,必須去,按照規定的時間去。為保證上學的嚴肅性,在孩子遇到實在不能堅持的時候,如生病無法上課,應該寫請假條征得老師的同意。

(2)上課要安靜,專心聽講。安靜包含許多內容,如課前先準備好學習用品,以免上課時才來翻找,發出各種響聲影響課堂紀律,也影響孩子自己聽課。上課時,不經允許,不能和同學講話,不能吵鬧,不能隨便離開座位,離開教室。活潑好動是這個年齡孩子的特點,要做到一堂課都安靜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孩子聽教師講那些他已經懂了的內容,或者所講的內容孩子不感興趣。對那些愛吵鬧的孩子,我們除了再三向他強調,由於他不守紀律,其他同學都聽不清老師講課,這不是好學生的行為外,同時要盡量抓住他因沒專心聽課而出錯的時候,告訴他,不安靜聽課就容易錯過老師所講的新的重要的內容,別人懂了,你不懂,老師還得為你再講一遍,就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對你對同學都很不利。另外,我們也要檢查一下原因,孩子上課不安靜,是否與我們的有些做法有關。比如,我們預先教孩子學習他課堂上要學的知識,或者平時我們聽別人說話時,隨意地打斷對方說話,沒有聽完別人的話就轉移注意力等,這種做法都會使孩子上課不安靜。有的孩子比較內向,家長從沒聽老師批評過孩子不守紀律,他們的心裏就比較欣慰:孩子上課還是專心的。上課安靜的孩子是否一定是專心聽的呢?如一位家長參加家長會,聽其他家長反映,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少,孩子花20來分鍾就做完了。他大吃一驚:自己的孩子哪天做作業不是做到晚上10時、11時的?他以為,總是孩子的智力不如別人。後來,他要求孩子每天早晨起來晨讀,要大聲讀,這才發現孩子幾乎不能連續地讀上10分鍾的書。他明白了,孩子上課時,肯定也是這樣,沒幾分鍾時間腦子就“溜號”了,教師講的課他聽得有一句沒一句的,回家做作業就被難住了,日積月累,不懂的東西越積越多,難題越來越大,上課聽不懂也就越不能引起他的興趣。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形成了惡性循環,回過頭來再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很困難了。所以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該留心,那個上課安靜的孩子是否專心在聽課?有否思想開小差,注意力是否在教師的講課上?有否在做小動作,做那些與學習無關的事?專心聽課是孩子學習順利的基本保證,是最重要的學習習慣之一,一定要在孩子剛上學時就培養起來。

(3)課間活動有序。課間時間是為孩子調節和放鬆而設置的,以利下一堂課的順利進行。為達到這個目的,要指導孩子下課以後,趕快收拾好上一堂課的課本用具,準備好下一堂課的學習用品;然後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不要大聲喧嘩,不要打打鬧鬧;需要上廁所的,抓緊時間先上廁所;還有時間,可以舒展舒展身體各部位,走一走,跳一跳,但不要劇烈活動,以免上課以後長時間不能靜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