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3)(2 / 2)

(4)課餘先做作業再玩。課餘是指每天課表上的課上完以後,以及在家的晚上和早晨的時間。有的孩子上完課後就回家,有的孩子上完課後還要在學校裏待一兩個小時。一般說來,孩子上午的課緊張度高一些,下午的課活動量大一些。一年級的孩子,在下午3時半以後就放學了。但因為家長還在上班,所以許多孩子在放學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完全自由活動。剛上學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自己合理地安排時間,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科學地安排時間的習慣,一般說來,孩子在一天中的學習精力是有差別的。上午精力最好,中午減弱,午後兩三時又開始提高,到下午四五時,是下午精力最好的時候,這個時間用來學習是最好的,所以放學以後,讓孩子玩半小時至一小時,到了下午四五點時,讓孩子完成他的家庭作業,這樣的安排比較合理。家長不在家,要求孩子自己形成習慣,對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樹立責任感都是很有好處的。習慣都是在開始時培養最容易形成。從一年級時養成的良好習慣,以後就能保持下去,若一年級時沒培養好習慣,以後再糾正,就很費力了。

晚飯以後,一般沒什麼作業要做,為今後打算,在規定的時間,比如晚上七時,要求孩子坐到自己的書桌前,拿出書本來複習一下;再看一看明天要上什麼內容;把書包整理好,將第二天需用的學習用品都準備好;再看一會兒課外書,到晚上八時,就可以準備睡覺了。

35.小學中高段學習能力的培養

從孩子的日常生活看,孩子每天白天上學,晚上回家做家庭作業,這是孩子的日常學習現象。若從孩子內在的學習認識過程看,學習能力是由孩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的。自主學習應該由預習、聽課、作業、複習四個環節組成。

(1)預習。教師對學生都會提出預習的要求,可惜我們的孩子對預習不夠重視。其實預習對學習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發現,有的孩子看了一篇文章後,可以把文章的主要內容複述出來,有的還能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夠指出這篇文章的寫作文體、寫作特點,甚至還可以與其他類似文章作出比較。上課的時候,他總能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並且總是一點就通、一學就會。而有的孩子看了後什麼也說不上來。有的孩子做數學題,可以把題目劃分出幾種類型,說出同類題的共同特點,有的孩子則隻是解題,常常連題目測試的目的也看不明白。我們常認為前一類的孩子聰明,後一類的孩子笨。假如調查一下,聰明的孩子多數有預習的好習慣。

(2)聽課。聽課是學習過程中的中心環節,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是班級授課製,教學主要通過每堂40分鍾時間的教師授課來進行,所以認真聽課,善於聽課,是獲取學習最大效益的基本途徑,也是學習能力高低的主要體現。學習輕鬆的孩子,往往是善於聽課的孩子。有的孩子自恃聰明,以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看看課本就行;有的孩子家裏有人輔導,或者家長給請了業餘家教,上課也不重視。這兩種做法,是將課上課下位置顛倒了,好比是將零食當正餐,孩子最終會因忽略聽課或不會聽課而不會學習,形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盡管我們無法直接督促孩子認真聽課,但家長隻要掌握聽好課的幾條標準,在課餘通過各種途徑檢查並引導孩子聽好課,是可以也應該做得到的。這聽好課的標準是:課堂上專心聽課,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喜歡提問,積極發言。

(3)作業。作業是對學得的知識的運用,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查。學習知識是為了獲得學習能力,還有能把學得的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應用能力。特別是應用能力的獲得,與作業有極大的聯係。孩子的作業大部分都是回家以後完成的,所以孩子的作業習慣是否良好,完成作業的能力是否強,與家長的督促有很大關係。

(4)複習。複習是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記憶、鞏固。孔子說:“溫故而知新。”通過複習,不光鞏固了已有的知識,還可以獲得新的感受。如果不複習,學知識就會像熊瞎子掰包米,掰一個丟一個,到最後什麼也沒留下。複習有不同層次。一堂課以後,一篇課文結束以後,一個單元結束以後,都有複習。幾個單元學完後,到期中考試前有期中複習,期末考試前有期末複習,一個學年結束考試前有學年複習,小學畢業考試前有畢業複習。現在考試減少了,但複習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將知識整理、歸納、記憶、鞏固的環節在學習中永遠不能少。

怎樣複習,在幾門主課的教材裏都編有專門的複習課,每個單元都有,課本最後還有總複習。善於學習的孩子,從複習課中慢慢會體會到怎樣複習效果好,而不太用心的孩子,上完了複習課,可能也說不出複習是怎麼回事。相對於上課來說,複習更大程度上是孩子自己進行的,家長要提醒孩子注意複習。複習有這樣幾種方法:整理筆記,整理練習卷,同學互查,嚐試出練習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