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習慣性違章與工地安全文化建設(2 / 3)

(3)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不重視安全工作,一味的要求施工進度,管理人員違章指揮的同時導致作業人員違章操作。

(4)缺乏相關知識:作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不知道正確的操作方法,不知道違章操作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

(5)安全生產意識薄弱:作業人員知道正確的操作方法,但是安全意識不強,導致在作業過程中還是怎麼快、怎麼省事就怎幹,不考慮後果;甚至知道違章可能會產生嚴重後果,但是還是認為我幹的時候小心點就沒有事,而不是按照正確的方法作業。

2、工地安全文化建設

“十次工傷,九次違章”,這句警言告訴我們,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是造成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我們要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尤其是習慣性違章行為。本文結合習慣性違章的產生原因、特點和違章人員的心理等,從工地安全文化建設入手尋找糾正習慣性違章的方法。

2.1安全文化的含義

1991年出版的(INSAG-4)報告即《安全文化》給出了安全文化的定義:安全文化是存在於單位和個人中的種種素質和態度的總和。

具體到每個工地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識、安全管理體係以及在其指導下的各項行為的總稱。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就需要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所有人員的具體工作中,做到全員參與。

2.2工地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

工地安全文化建設主要從安全價值及行為規範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製度文化和安全物質文化四個方麵進行。四個基本組成部分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物質文化是基礎,製度文化是關鍵,精神文化的熏陶而形成了一套規定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我們在工地安全文化建設中,各個環節也是環環相扣的。

2.2.1工地安全物質文化建設

安全物質文化指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保護職工身心健康與安全等安全器物,還包括員工的素質,包括安全技能、安全知識等。物質文化的中心是:“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員工素質教育

1)對所有人員進行入場安全教育、培訓與考核,內容主要為工地勞動紀律和個人防護等,對考試不合格的進行再次培訓,做到經安全培訓考試合格後才上崗工作。

2)針對不同工種進行專項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全員的業務技術水平,使照章辦事成為每個職工的自覺行為。內容為施工工序、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安全技術交底、“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危險產生的原因、消除的辦法、危險轉變為事故後的應急措施等。

3)對班組長和項目管理人員的安全培訓,內容為安全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

4)加強安全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安全員的發現和整改安全隱患的能力,執行力、技術能力。

5)對全員進行一次日常生活、交通與消防的安全培訓。

6)結合最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有針對性的進行應急演練,提高應急反應速度和能力,以減少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7)進行安全經驗分享,組織全員觀看事故案例短片,增強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

(2)工器具管理

1)建立與完善一套完整、有效、及時的工器具使用、維護、保養與試驗程序,其作用能包括以下幾點:

①能及時清楚具體某一工器具的本身狀態(正常、故障、報廢)與使用狀態(已借出、閑置、故障狀態分開放置、報廢廢棄),以確保不會將不安全狀態的工器具誤使用;

②能及時反映各種工器具的使用頻率、易損壞程度,以便及時補充購置不能滿足正常生產的工器具,杜絕施工班組因工具不足使用有缺陷的工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