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製研究
管理錦囊
作者:張振傑 王文廣
引言
在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中,由於缺乏健全的憲政體製和社會誠信體係,許多企業以“關係”作為對規則的替代來減少合作過程中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交易成本。作為關係戰略的一種手段,政治關聯① (political connection)在過去幾年中引起了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興趣。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回顧可以看出,在過去幾年中,國內外學者針對企業政治關聯的內涵、前因影響因素和經濟後果進行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證研究,並且也取得了一些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是,通過對現有文獻的回顧可以發現,在政治關聯是否能夠提升企業績效的問題上,目前的研究尚沒有達成一致的結論,甚至有些研究結論還存在矛盾和衝突之處。在中國這樣重視“關係”和“人情”的國家中,企業采取政治關聯的策略能否提升企業績效,不僅是學者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企業家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政治關聯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係,便具有了更為凸顯的價值和意義。
一、文獻回顧與概念內涵
(一)文獻回顧
盡管政治關聯問題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但迄今為止,學術界還沒有就政治關聯的內涵達成一致。有學者從產權屬性和政府控製的角度來理解企業的政治關聯(Shleifer等,1994)。從產權角度很容易界定一個企業是否存在政治關聯,但無法揭示政治關聯到底是企業主動謀求建立的,還是政府通過國有股權強加於企業的(Chen等,2005)。近年來,學者們開始從社會資本的角度來探討政治關聯問題。基於社會資本視角的政治關聯理論認為,企業謀求政治關聯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本,進而旨在改善企業績效。因此,有學者開始從企業高管的政治關聯網絡來探討企業的政治關聯問題(Faccio,2006;Joseph等,2007)。上述方法可以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政治關聯,但卻無法揭示不同企業的政治關聯強度及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因此有學者開始用董事會成員中具有政府背景的董事所占的比例來定量刻畫企業政治關聯及其強度(Goldman,2009)。
Gabbay和Leender(2001)認為企業社會資本具有雙重主體,即企業和員工,二者所構建的社會網絡所產生的社會資本都構成企業社會資本的一部分。當隻考慮兩種層次的社會資本時,就存在四種聯係在起作用:個人和組織層次上的結構產生的個人的結果,以及同樣由個人和組織結構創造的組織的結果。王革等(2004)認為在管理學的企業社會資本種類中,社會資本理論集中表現了企業社會資本和企業家社會資本這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與此同時他們還提出員工社會資本。將所有涉及企業的社會資本通稱為企業社會資本,它包括企業組織社會資本、企業家社會資本和員工社會資本。王鳳彬(2007)認為企業社會資本應該從員工個人、部門和企業組織三個層麵來進行界定和分析,企業組織社會資本並不等同於企業個體社會資本的總和。提出員工作為企業(法人)代理人,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及企業資源而生成個體層次的社會資本,並在擴散效應和吸收效應的組合作用下以一定比例轉化為企業社會資本;同時,企業整體作為法人行動者,可以在雙邊和網絡嵌入中生成其不依賴於員工的群體社會資本。
(二)對政治關聯內涵的界定
本文認為,政治關聯作為企業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由兩類政治關聯構成:一類是企業組織的政治關聯;一類是個人(一般指企業家個人)的政治關聯。組織的政治關聯是指以組織為中心的企業與政府官員或者政府之間的社會聯係。個人政治關聯是以企業家為中心的企業家與政府官員或者政府之間的社會聯係。兩者既有聯係也有區別:聯係在於組織政治關聯的積累離不開企業內個人尤其是企業家的社會活動,個人所擁有的社會政治網絡也是組織政治關聯的一個重要來源。而個人也可以利用企業組織來獲取自己所需的資源。雖然兩者有聯係,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沒有區別:組織的政治關聯是由企業組織引起並將隨組織的消亡而消亡;同理,屬於企業個人的情況亦然。而且企業個人傾向於侵蝕組織政治關聯。所以從管理的角度看,組織一方麵要避免其資本受到侵蝕;另一方麵要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將個人政治關聯納入組織政治關聯之中。
綜上所述,本文將政治關聯看作是包括個人政治關聯和企業組織關聯兩個維度的概念。並以這個概念作為理論推演的基礎,首先探討政治關聯在中國的特殊性,然後探討不同所有製的企業的差異性,最後對政治關聯對企業整體績效,以及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的不同影響進行了分析。下文將采用理論推演的方法對以上的研究問題進行推演和論證。
二、政治關聯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命題的提出與論證
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差序格局,在這種格局中,人是自我主義者,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係的增加,社會範圍是以私人聯係所構成的網絡,缺乏現代社會的團體概念。由此導致中國社會是一個封閉的社會,容易導致小圈子、家族化,在政治上缺乏透明度,擅長人治而非法治。
中國社會文化在影響社會資本方麵具有以下兩個重要的特點:第一,小範圍內的人際信任非常牢固。小範圍是指家族成員間、老鄉間、同學間、戰友間等。而廣義的對“小範圍外”的其他人、所有人的信任較弱。第二:對於人的信任(人際信任)要強於對機構及製度的信任(機構性信任)。這兩個特點部分決定了很多中國企業政治資本主要是以個人為主,而不是以機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