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源熱泵技術在鐵路沿線建築運用研究(2 / 2)

3.2.3環保目標。按照發改委公布的煤燃燒1t原煤所排放的SO2為0.014t,煙塵0.011t,固體廢氣物0.3t。河西站通過使用地源熱泵中央空調係統,建築用采暖相對與使用燃煤鍋爐係統每年可減少燃燒原煤780t,相當於減少燃煤所排放的SO2為11t,煙塵為85.8t,固體廢棄物234t。

3.3項目的實施方案

3.3.1技術特點。

3.3.1.1高效節能。常用的地源熱泵是取之距地表麵30米以下深度的土壤熱量,這種地熱除源於地球內部的熱能向上傳遞外,地表淺層也收集了大量太陽輻射的熱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並且地熱溫度比較穩定,基本不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在地源熱泵供暖、製冷時,70%的能量來源於地熱,相當於替代了70%的燃料,真正做到了最大程度的高效節能。

3.3.1.2運行費用低。夏季高溫差的散熱和冬季低溫差的取熱,使得地源熱泵具有很高的換熱效率。其供熱係數≥3.5,製冷係數≥5.0。由於相當於有70%的能量是不需要化錢的,僅用30%的電能來搬運這些能量。所以供暖時,運行費用比其他采暖設備節省30—70%左右;製冷時,運行費用比常規空調節省50%左右。

3.3.1.3應用廣泛、安全可靠。地源熱泵對土壤和地下水的要求,隻要達到10—20℃即可正常運行。適用於任何大小建築,及新建、改建工程,也可分期、分批施工。地源熱泵在運行中全部為自動化控製,一般情況下不需專人值守。機組壽命長(20年以上),故障率低,其他附屬設施少,維修量極小。由於無儲煤、儲油及天然氣、煤氣的輸送,無安全隱患。

3.3.1.4布置靈活、節省空間。地源熱泵機組為定型產品,選型、安裝簡便。既可集中安裝,也可分散安裝在地下室、樓梯間及走廊吊頂內。由於拆除了傳統的暖氣片,使室內更加寬敞明亮。另外,沒有了鍋爐房、煙囪、煤場、渣場及冷卻塔和中央空調集中占地,節省了空間和地皮,不但美化了環境,也可產生附加的經濟效益。

3.3.1.5無任何汙染、保護了環境。地源熱泵機組在運行中無任何化學燃燒反應,不排放任何廢氣、廢水、廢渣等汙染物。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的供暖、製冷方式所帶來的溫室效應和酸雨等問題,保護了環境。

3.3.2項目的具體實施。實施內容:引進地源熱泵技術在河西站場內建築上應用,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為今後在沿線各站推廣實施此技術打下基礎,從而實現集團公司節能減排目標,取得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技術路線為,引進相應的技術,並對員工進行內部培訓,讓員工掌握相應的施工技術,並在施工中熟練的運用。

4.地源熱泵技術在鐵路沿線建築的運用的效益

4.1顯著降低能耗。河西站地源熱泵中央空調係統項目年運行費用低,節能效益顯著;大氣汙染物及廢渣廢液為“零”排放,推動了環保工作。通過運用該節能技術,可為集團公司今後鐵路沿線建築的采暖形式確定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為企業節能減排找到出路,使企業的能源消耗量在短期內有顯著的降低。

4.2經濟效益。地源熱泵係統屬遠期效益顯著的項目,能降低運輸公司的日常運行成本,減少日常開支,改善員工辦公環境,降低汙染給企業帶來沉重的負擔,促進公司完成年節能減排的任務目標。

4.3環境效益。采用地源熱泵空調係統每年減少大氣汙染物的排放,對改善大氣質量起到了模範作用,有利於今後在其它地方推廣。

5.結論及展望

綜上所述,在該項目中,通過采用地源熱泵技術,能夠達良好的節能、環保目的,不僅節省了人力和財力,降低了成本,還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收到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將來值得進一步運用,從而為有效保護鐵路沿線生態環境,建設綠色鐵路通道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夕文.地源熱泵技術:鐵路沿線建築采暖製冷方式的革新[J].中國鐵路,2006(10)

[2]李新,李芊.地源熱泵技術在杭州地區的適用性分析[J].建築技術,2013(2)

[3]倪振清.地源熱泵技術在鐵路沿線建築應用及探討[C].鐵路暖通空調專業2006年學術交流會,2006

[4]薛強,邱慧.地源熱泵在鐵路係統應用現狀[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2(5)

[5]張金龍.地源熱泵技術的應用分析與問題探討[J].科技創業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