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南水北調工程對東荊河流域的影響分析
3.1流域防汛形勢的影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竣工後,漢江下遊的防洪標準,將從目前的10——2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漢江下遊的綜合治理和開發的速度將加快。從近年來的東荊河流域防洪實踐也證明了,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對漢江洪水的調度,能極大地改善東荊河流域的防汛條件,更好地改善兩岸各級政府防洪備汛、發展經濟的水安全環境。但也要看到,漢江中遊部分區間的洪水仍未完全控製,下遊河道的安全泄量和堤防本身的防洪標準並未提升,東荊河中下遊泄洪不暢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防汛壓力還很大。
3.2流域河道生態環境的影響。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政府通過農村安全飲用水項目,已使沿岸鄉鎮居民能夠飲用到東荊河河水。東荊河橡膠壩工程建成後,不僅可保證鄉鎮安全飲水項目有足夠的水源,而且還可在遇到2011年大旱年份時東荊河還有可灌溉農田的水源。東荊河上、中河段有常年固定水位保證後,使大麵積水麵養殖成為可能,相應地,下遊河段常年性缺少衝擊性洪水危害,民垸外洲灘開發圍網養殖將更有可行便利。河道堤防管理部門如何加強生態保護,也是一個新的課題。
3.3河道堤防管理的體製機製改革。當前,東荊河流域從堤防到河道的水域,不僅有堤防管理部門專職堤防維護與河道防洪清障,還有漁政與海事履行管理水域事務,也有市縣級水務局管理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更有兩岸行政區劃下民眾在民垸的洲灘上從事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龍治水管水的局麵,有待通過改革調整來適應河道堤防的防洪、生態保護、及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的等需求。
4.東荊河流域可持續發展對策
4.1實施河道工程整治項目。一是改善東荊河龍頭拐進水口條件,有利於漢江洪水分流;二是對流域重點崩岸險段要加大整治力度,保障工程安全;三是對重點河道要進行整治,保證洪水暢通。
4.2實施流域統一的水土資源規劃與保護製度。流域內的水土資源開發與水資源的分配、水工程管理,要建立相應的規劃,出台相應的管理製度與約束機製,有效遏製各地區、各部門根據自身利益需求,各自為政、無序開發的行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河道水土資源的開發與防洪安全管理,水土資源的保護與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建議省級政府製訂相應的法規,對流域的水土資源開發利用及水資源的保護進行嚴格的管理。
4.3實施河道堤防管理體製機製改革。河道管理模式改革是重點,核心是維護河道資源功能和生態功能,重點是建立建設項目占用水利設施和水域補償製度,方向是實行河道分級管理製度和推行河長製管理模式。改革後的堤管單位應精幹高效,承擔著政府委托之職責,負責水利工程的管理、運行和維護,保證工程安全和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科學分類進行管理,重點堤段應嚴格按照流域或區域內管理職能的分工,負責管理範圍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開發、利用,重點負責堤防工程的正常運行、維護,確保工程安全運用;一般堤段可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分級負擔”的原則,“大而全”變為“小而精”,將堤管職能延伸到區域內河道,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開發和利用。
作者簡介
白德新,男,1973年12月出生,漢族,洪湖市,大專,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堤防可持續發展。從事堤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