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市政道路排水優化設計策略(2 / 3)

2.1.3降低路基地下水位

在進行市政道路的排水係統設計時,對立交口處道路路基的排水設計應予充分重視,特別是對於道路下穿構築物情況。通常情況下,可在這些位置設置排水泵站進行強排。由於在下立交區域的路基標高一般低於地下水位,長期處於雨水的侵蝕狀態,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必將導致路基強度降低,甚至出現濕軟、變形等病害,對道路的結構質量與使用功能造成影響。因此,對於處在地下水位的路基可在其周圍布置盲溝、暗溝等排水結構將積水排出,從而降低地下水位。

2.2路麵排水設計

2.2.1行車道排水設計

市政道路行車道排水是道路排水的主要方式。對於降雨量較小的道路或非機車道,可選擇單坡排水進行設計,這樣不僅能大量減少工程量與施工難度,還能確保路麵排水係統的完整性。對於行車道較寬的市政道路工程,通常采用雙坡排水設計,以加快路麵的排水效率及雨水的徑流速度。在行車道兩側每隔一定距離布設雨水口,並將其接入雨水管道,雨水可通過雨水口彙入埋於道路下方的雨水主管,並將其最終輸送至附近水域。

2.2.2人行道排水設計

若城市主幹路兩側的人行道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不僅會對道路結構及路麵平整度產生影響,還會對來往人群的行走安全產生威脅。因此,在設計人行道橫向坡度時應將標高較低一側設在行車道一側,通過設置在行車道邊上的雨水口,使得人行道上的積水順著坡度進入地下雨水管道。

雨水口可同時收集行車道和人行道路麵雨水。通常情況下,在道路的挖方路段,應在人行道的外側設置不同形式的擋牆,並在擋牆上方布設截水溝,用來攔截坡上流向人行道的雨水。而擋牆泄水孔中的流出的少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可順著人行道路麵坡度排入行車道側的雨水口。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路塹擋牆的路段,人行道上會有雨水流過的痕跡,對路麵的清潔、美觀產生影響。因此,可在人行道靠近擋牆的一側設置排水通道,攔截擋土牆上流下的水分,保證路麵整潔的同時提高排水效率。

2.2.3路麵結構排水設計

由於雨水以及從周圍彙集來的水,會先接觸到道路的路麵,道路表麵將會出現“水膜”的現象,路麵跟行車車輪之間由於水墊層的影響,降低了路麵具有的抗滑功能。所以,就需要對路麵排水進行合理的優化設計。例如可在道路路基的麵層與基層之間增設一層乳化瀝青下封層。將滲入路基的水分沿表麵及時排出,保證道路路基的基層一直保持幹燥狀態。對於降雨量較大或者地表水比較豐富的地區,可在進行道路排水係統設計時在道路結構內部、路基基層上方增設排水層,並在排水層的下方增設一層防水性能較好的土工布作為隔水層,從而在及時排出上方滲入水體的同時防止其滲入基層,保證路基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在設計排水層時,應將市政道路各個路段的路麵橫、縱向坡度考慮進去,並盡量采用礦渣、碎石、砂礫等具有較好透水性的粒狀材料,從而有效防止路基下方地下水位的上升,同時提高了道路的排水效率,使其一直保持在幹燥狀態。對於道路兩側排水溝和盲溝的布設,可在盲溝與雨水井連接的位置於井壁內側加設土工布並設置孔洞,使得道路路麵的雨水能夠流入雨水井,並順著雨水主管排入附近水域或城市儲水係統。

3.市政道路綠化帶排水設計

道路內設置綠化帶不但能夠美化城市景觀,還能夠讓行人在視覺上體會到城市的美。但由於綠化帶泥土外露、土質疏鬆,透水性強,非常容易蓄積雨水,最終滲入到路麵結構層,對道路結構強度和路麵平整度產生影響。同時,由於城市道路下部會埋設各種管道,這些雨水會隨著管道的走向逐漸滲透到路基的深部,長年累月下來會對路基造成一定的損壞,影響到城市道路的使用壽命。然而,傳統的市政道路排水係統設計,對人行道、行車道及非機車道的排水係統往往比較注重,對綠化帶排水係統的設計卻因不太重視而往往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