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區砂石路路麵施工技術探討(1 / 2)

林區砂石路路麵施工技術探討

工程技術

作者:張德朋

【摘要】對林區砂石路麵施工基礎、特點及施工工藝進行分析。

【關鍵詞】砂石路路麵;施工技術;分析

一、砂石路路麵施工基礎

1.級配礫石(碎石)路麵

按密實級配原理選配的礫(碎)石集料,經拌和、攤鋪、壓實而成的路麵結構層在級配礫(碎)石路麵、不同規格的礫(碎)石集料和石屑(砂)按一定比例配合並用黏土黏結,經壓實後,形成密實的結構,其強度由摩阻力和黏結力構成,具有一定的強度和水穩性。

當采用高質量的優質碎石,按最佳級配原理修築而成的路麵結構層,稱為優質級配碎石路麵。其結構層強度主要來源於碎石本身強度和碎石顆粒之間的嵌擠力。因此,對於碎石的質量、級配及施工的壓實都有較高的要求。

2.泥結碎石路麵

以碎石作為集料,泥土作為填充料和黏結料,經壓實修築成的一種路麵結構稱為泥結碎石路麵。泥結碎石路麵厚度一般為8—20cm。其力學強度和穩定性不僅有賴於碎石的相互嵌擠作用,同時也有賴於土的黏結作用。泥結碎石路麵雖用同一尺寸石料修築,但在使用過程中由於行車載荷的反複作用,石料會被壓碎而向密實級配轉化。

3.泥灰結碎石路麵

以碎石為集料,用一定數量的石灰和黏結填縫料鋪築的路麵結構稱泥灰結碎石路麵。泥灰結碎石路麵的黏土質量規格要求與泥結碎石相同;石灰質量不低於3級。石灰與土的用量不應大於混合料總重的20%,其中石灰劑量為土重的8%—12%。施工方法與泥結碎石路麵相同。采用拌和法時,應先將石灰與黏土拌和均勻,再撒在石料上拌和,攤鋪均勻,邊壓邊灑水,使石灰與土在碾壓成漿並充滿碎石空隙。

泥灰結碎石中由於加入了石灰,其水穩性要比泥結碎石好,可以用做中級路麵的麵層或次高級瀝青路麵的基層。

4.改善土路麵

在土路麵中摻加一定數量的當地粒料,如砂石、僵石、碎(礫)石等,采取一次性鋪築或按設計厚度分幾層鋪築而成的路麵。它是低級路麵的一種形式,能改善土路麵的行車條件,達到晴天能提高車速,雨後能縮短阻車時間,以致晴雨均能通車的要求。該類路麵造價較低,適應的交通量較小,需要經常養護維修,一般作為四級公路的路麵。

二、砂石路麵的特點及類型

1.砂石路麵的特點

砂石路麵多在交通量小、地質條件差、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公路中使用,在路基不穩定地段也可以作為過渡性路麵結構采用。優點是投資小、便於就地取材、施工簡易、養護維修方便,缺點是晴天起塵、雨天泥濘、養護工作量大。

2.砂石路麵的類型

砂石路麵包括天然砂礫路麵、泥結碎石路麵、級配碎(礫)石路麵、水結碎石路麵和改善土路麵等形式。天然砂礫路麵、泥結碎石和級配碎(礫)石是常見路麵形式,使用廣泛。

砂石路麵按材料不同可分為中級路麵和低級路麵。中級路麵有泥結碎石和級配碎(礫)石路麵;低級路麵有天然砂礫料、粒料加固土和改善土路麵。砂石路麵結構分為麵層、磨耗層和保護層。麵層是直接鋪築在路基上的較厚結構層,可直接行車也可作為單獨的結構層。磨耗層鋪築在麵層之上,保護層鋪築在磨耗層上,組成路麵結構,共同抵禦行車碾壓。麵層厚度一般為10—20cm,磨耗層一般為1.5-2.0cm,保護層為0.5—1.0cm。

三、砂石路麵主要施工工序

1.備料

備料分場內集中備料和順路堆放兩種。路麵堆料要留下雨季排水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