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夯管、複測。套管、夯管錘安裝就位後,需進行試夯,試夯距離為夯進0.5-1.0m,主要目的是檢查動力是否滿足要求。排土錘體與鋼套管是否緊密貼實,緊固器具是否將錘體與套管連接成一整體。第一根管操作上應緩慢開啟注油器、控製空氣量,采用“輕錘慢進”,鋼管夯進土層30-50cm後,停錘校核鋼管位置,無誤後,繼續采用將第一根管夯入土層。第一根試夯完成後,鋪第二根套管,套管之間使用焊接連接,套管焊接後必須保證兩鋼管的水平、垂直位置及兩管的同軸。直至第二根管進入土層,校核導軌位置,吊裝第三根管,再校核鋼管對接情況,焊接、夯管,如此循環,直至鋼管進入接收坑。
6、割掉管鞋。拆除夯管錘,將管中的土心用人工進行掏挖,掏挖的土放置於發送坑內,不影響施工的空閑地區。
四、氣錘夯管法埋設公路、溝渠套管施工需要注意的問題
1、確保導軌安裝符合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導軌安裝、擺放的時候,其位置一定要正,否則容易出現夯偏現象,同時導軌要找平,並且要穩固,以提高施工效果。
2、確保第一根管焊接和第一道口施工質量。第一根管焊接第一道口是關鍵,第一根管的入土點及安裝角度一定要準確,不可出現斜口,否則發生夯偏現象。用水平儀測量第一根管的安裝角度,測量值要精確到毫米,檢查是否出現斜口,還要用水平儀測量管子的水平度,用經緯儀測量管子的方向。
3、確保施工連續順利進行。夯管作業開始以後,應連續進行,不宜中途停止。
4、注意安全保護工作。操作坑開挖及坑內施工時,要注意安全,施工人員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必要的時候,還需要使用鋼板進行支護。
五、氣錘夯管法埋設公路、溝渠套管施工效益
1、經濟效益。夯管與大開挖相比,可以更好的保護環境,節約費用。例如,50米河道大開挖需要的措施內容有:圍堰、導流渠、護坡、放台開挖、抽降水等,而50米夯管僅要發送與接收坑就可以完成施工任務,綜合單價對比,大開挖2萬元/米,而夯管4000元/米,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2、社會效益。夯管與頂管相比,其施工效率有很大的提高,並且安全環保,頂管50米工程施工大約需要10天才能完成;而夯管50米工程施工隻需要3天就能夠完成。相對比而言,夯管施工能夠節約七天的人機消耗,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在施工中運用也能夠贏得施工單位和社會的一致好評。
六、氣錘夯管法埋設公路、溝渠套管推廣應用及前景
1、推廣應用規模及工作量。在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施工中,第一標段采用氣動夯管錘鋪管技術,一共穿越大小公路、水渠5條,穿越最大長度214省道為64m,躍進大渠穿越52米。施工實際表明采用該方法,穿越的準確性相當高,偏差極小,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2、應用前景。施工中氣動夯管法,不會造成地麵隆起或沉降破壞,能夠減小對環境的破壞。可在汽車等車輛不減速,江河、水渠不斷流的狀況下進行施工,降低對交通帶來的不利影響,對含水率高的軟土穿越比較好用,能夠很好的施工工程施工的需要,將來在類型工程施工建設中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劉國偉,丁慶新.夯管錘結構優化設計及有限元計算分析[J].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2004(2)
[2]劉運生.提高氣動夯管錘鋪管精度的措施[J],石油工程建設,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