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客運汽車輪轂軸承空腔潤滑的探討
科技專論
作者:張聯群
【摘要】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人類在過分追求發展所帶來的滿足而忽視或淡薄了其所帶來的負麵效應,致使在極大滿足自身物欲的同時,也給未來的發展埋下了諸多隱患,如資源減少、溫室效應、環境汙染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問題還將暴露越來越明顯並日趨嚴重,直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提出了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的總目標。在這樣的一個大局勢下節能減排人人有責,也需人人參與。
【關鍵詞】公路客運;汽車輪轂;潤滑
目前,在公路客運車輛四輪維護修理中,幾乎所有的維修人員常常習慣於將輪轂空腔充滿潤滑脂,以為這樣才能保證其軸承潤滑可靠,防止燒蝕。但在國內幾個大型客車生產廠家的維修保養手冊中,其具體技術規範也未明確提出輪轂空腔內潤滑脂的填充量。
據宜昌交運集團客車修理廠統計,在2010年以前,公路客運車輛四輪保養都是將輪轂空腔充滿潤滑脂的,平均每車每年用於四輪保養的潤滑脂約為30kg,按38元/kg計算,費用為1140元,交運集團1000餘台車輛一年用於四輪保養的潤滑脂成本月為114萬元。但是在後期保養過程中發現這些填充在輪轂腔內的固體潤滑脂絕大部分因高溫而變成液體被清理掉,這是一筆巨大的隱形成本消耗和浪費,也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為何會出現如此現象,通過研究分析:輪轂腔裝過多的潤滑脂,使得輪轂腔裏麵的容積減小,車輛靜止時,輪轂腔中裝滿的潤滑脂在重力作用下,大部分會逐漸流到輪轂與半軸套管的間隙之中,隻有極少潤滑脂能補充到軸承裏去。當車輛行駛時,滿腔的潤滑脂使滾動阻力增大,輪轂溫度升高,產生過熱,造成輪轂腔內壓力增大。高溫高壓下,橡膠輪轂油封易老化損壞,一旦油封破損,過多的潤滑脂反而會被甩到製動鼓中的製動蹄片上,使製動性能大幅度降低。其結果往往出現製動失靈、輪轂溫度過高以及油封損壞等現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且影響車輛的正常使用,增加車輛待修時間,縮短了保養周期,加大了維修工作量。
從2010年5月開始,交運集團客車修理廠在20台武漢--宜昌固定班線車輛(日均680km)四輪保養工藝中做實踐嚐試。按4台每組劃分,逐級減少輪轂腔中潤滑脂的填充量,使其填充量分別為輪轂腔的100﹪、75﹪、50﹪、25﹪及薄薄的一層五種情況。在車輛各個計劃保養周期(3個月)內,協調駕駛員注意觀察輪轂溫度及車輪異響情況,並在保養時,檢查輪轂軸承潤滑、各機件磨損、油封破損、“甩油”情況。
在各個保養周期中,同一班線車輛,將潤滑脂填充量逐級減少,車輛運行情況及各性能指標統計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