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與優化(1 / 2)

試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與優化

科技專論

作者:趙西平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煤礦行業的自動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機電設備在現代礦山生產和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普及。為此,如何提高機電設備的檢修和技術改造的水平,以盡量減少和避免故障的發生,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已成為了當前煤礦機電設備管理中的主要任務。本文通過對煤礦機電設備進行檢修,並且提出優化的方法以及技術優化的應用。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檢修;優化

一、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煤礦企業生產效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煤礦企業的生產環境較為惡劣,對機電設備的應用率也較高,所以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使機電設備的檢修和管理工作難度加大,檢修工作需要與企業生產進度相匹配,否則將會為企業安全生產埋下隱患,致使企業經濟效益降低。所以在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從領導到技術管理人員都要充分認識到檢修及技術改造工作的重要性,保證煤礦機電設備的正常使用及生產的安全性。

二、煤礦機電設備的檢修

當前煤礦機電設備檢修工作中,影響檢修效率與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對技術方式的選擇和確定。要確保檢修工作的良好與科學,重點做好日常檢修、定期檢修和大修中的管理工作。

1、做好日常檢修工作

做好設備的日常檢修,是減少故障率的有效途徑。在日常檢修中,生產單位應根據生產實際製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檢修管理方法和參考標準,日常檢修的標準應由專門負責的人員進行逐一檢查,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應及時改正。同時各生產單位還應根據本單位生產實際,每天抽調2~4小時作為設備的日檢時間,確保達到“一般隱患不過班,重大隱患不過天”的標準,堅決避免設備出現帶病運轉,盡可能的減少和避免事故發生及因設備故障所造成的損失。

2、做好定期檢修工作

在煤礦企業的生產中,各單位應嚴格執行停產檢修製度,實現每年不低於12個檢修日的定期檢修。通過機電設備日常的檢查結果、運轉狀態以及技術測定等因素,由機電礦長組織設備的管理人員和維修人員對當年的設備停產檢修計劃進行編製,嚴格按照檢修計劃落實各項工作。其中,定期檢修的關鍵應放在平時無法實現停運的機電設備中,對於可能出現的零部件磨損、超限及腐蝕等問題進行重點解決,盡快使設備的使用性能和技術性能得到恢複。對於機電設備進行必要的潤滑油更換、技術鑒定等多項工作,保證設備綜合性能的良好,能夠始終處於穩定、安全的運行狀態。

3、做好大修中的工作

在煤礦機電設備使用的後期,故障率開始上升,這主要是由於設備零部件的磨損、疲勞、老化、腐蝕等所造成的,在故障發生初期進行大修,可有效降低設備的故障率。為此應根據煤礦企業各單位設備的使用狀態和技術鑒定情況,編製機電設備的大修計劃,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將計劃編製完成後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批準,然後將大修費用分解到各單位組織實施,並在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下執行。同時做好對大修後的質量驗收,當驗收合格後才能繼續投入到生產使用,如不合格應責令返修直至合格為止。

三、煤礦機電設備的技術優化

煤礦機電設備的技術優化是煤礦企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技術措施,也是提高自身工藝水平與生產裝備水平,及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產業質量的有效手段。為滿足煤礦企業生產建設的實際需要,提高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和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除了加強機電設備的檢修工作以外,還應當在檢修過程中對設備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