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洪亮吉母蔣氏家訓(1 / 2)

【訓主簡介】

蔣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武進)人,清初學者洪亮吉之母。蔣氏出生於書香世家,五歲就能背誦《毛詩》、《爾雅》等古代文學方麵的必讀書,稍長熟讀漢魏六朝樂府、古詞,是一位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其夫病逝後,年輕守寡,精心督教兩個兒子讀書做人。長子洪亮吉(原名禮吉)是清乾隆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嘉慶初年,因直陳朝政得失,被遣戍伊犁,遇赦後,專意著述。於學無所不窺,以詩與黃景仁並稱“洪黃”;以經學成就與孫星衍並稱“孫洪”。

既應讀書識字,更應勵誌做人

【原文】

楚珩病而歸[1],母聞信,倉卒挈二子舟迎及三十裏[2]。遇諸洛社,識仆哭號而投諸水,從嫗持之免[3],數求死不得,為不食者旬日[4],時禮吉生才六年耳[5]。自是益困。母則無早夜寒暑,凡鍼 織組可力以自食者[6],率三女靡不更習而勤[7]。……禮吉初從母受書,……凡《爾雅》及諸經難字皆令手習計字[8],分日以課,未嚐出就外傅也[9]。至是始讀書蔣氏塾中,已而蔣以塾滿辭出,母複歸,禮吉乃從裏中師,裏中師不辨音訓[10],夜分母為是正其誤者,日不下數十字。母織子誦,至漏下四五十刻[11]。……歲饑,母與諸女糠核而獨飯禮吉[12],禮吉不食,泣,母亦泣,必令禮吉食,或相視哽咽,淚流漓槃案間[13],則皆罷食起,蓋往往然也[14]。母故絕愛憐禮吉,顧訓督不少假[15],時時為陳說祖若父抗節厲誌事[16],以勖其成[17]。雖一衣尺寸,必如先製。禮吉長,出遊來歸,檢衣有非製者,怒曰:“此而從俗遷變[18],異日何以自立!”賞卻賈人金五百而寓書禮吉雲[19]:“汝歸於歲入,外浮一錢,非吾子矣。”時禮吉客某官所,賈人其所部也。是時,禮吉以文章經術名諸賢豪間,所至鹹賓禮之[20],母則力食如故常,而節其館穀所入,……厚撫從子。[21]

——節錄自《碑傳集》第一四九卷

【注釋】

[1]楚珩(h佴ng):指蔣氏丈夫洪楚珩。

[2]挈:帶領。

[3]嫗:年老的婦人。

[4]旬日:十日為旬,即十天。

[5]耳:古漢語助詞,罷了的意思。

[6]鍼(zh佶n):同“針”。

[7]靡不:無不;無時無刻不。

[8]《爾雅》:書名。相傳為周公所撰,或說係孔子門徒解釋六藝之作。

[9]未嚐:未曾。外傅:外邊先生、老師。

[10]音訓:指音韻、訓詁之學。音韻:也叫聲韻學。訓詁:對古書字句的解釋。

[11]漏下:古代計時器。每晚有一百刻。

[12]糠核:粗惡的飯食。

[13]槃(p佗n):同“盤”。

[14]蓋:承上文說明理由或原因。

[15]假:做作;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