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2 / 3)

那麼,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講禮貌的習慣呢?

1.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應該利用家裏來客的有利時機提醒孩子,並給孩子做出榜樣。

興興在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沒有運用禮貌用語,興興的媽媽並沒有當場在客人麵前指責孩子,因為她知道批評和指責往往隻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和不服心理,而且這種做法本身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但是,媽媽並沒有忘記這件事,當客人離去後,媽媽把興興叫到身邊,溫和地對他說:“興興,今天你在和客人叔叔講話的時候,媽媽發現你沒有運用禮貌用語,這是不對的。當叔叔送禮物給你的時候,你應該說‘謝謝叔叔’,你說是不是?”興興聽了,若有所悟地說:“哦,我忘記了,對不起,媽媽,我下次會注意的。”這樣,媽媽通過在事後提醒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在對相同事情的處理上,另一位媽媽用不同的做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媽媽發現倩倩在接受他人禮物的時候沒有運用禮貌用語,就微笑地對孩子說:“倩倩,你好像忘記對阿姨說什麼了吧?”年幼的倩倩此時的表情顯得有些茫然,顯然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麼。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禮物給倩倩,我代倩倩謝謝您!”倩倩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了自己沒有表示禮貌,於是也稚聲稚氣地說:“倩倩也謝謝阿姨!”

2.培養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父母在平常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向孩子強調注重個人禮儀的重要性,一般來說,父母應該注意從以下幾方麵來培養孩子注重個人禮儀:

(1)儀容儀表

教育孩子保持儀容儀表的整潔,要把臉、脖子、手都洗得幹幹淨淨;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注意口腔衛生;經常洗澡,保證身體沒有異味;衣著要幹淨、整潔、合體。

(2)行為舉止

這方麵的教育目標就是“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鍾,臥如弓”,主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方麵提出要求。優美的站立姿態給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覺;身體直立、挺胸收腹、腳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無精打采、聳肩、塌腰,千萬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擺動,步速要適中,防止有八字腳、搖搖晃晃,或者扭捏的碎步。

(3)表情神態

教育孩子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與人交往要麵帶自然的微笑,千萬不要出現隨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癢、摳腳等不良習慣的動作。

(4)言談措辭

要求孩子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等。要求孩子做到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語言,簡潔得體,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囉嗦重複。

父母向孩子強調文明禮貌的常識時,不要用教訓、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同時,父母還要讓孩子明白,人與人之間若出現互相擠撞,不要惡言惡語,要抱著理解、寬容的態度;要求孩子做到行為文明,如,和人見麵時主動打招呼、和別人說話時要專心、愛護公共環境、遵守交通規則等。

3.要求孩子禮貌待客

每個家庭都會有客人來,父母要試著讓孩子學會以主人身份來招待客人,要讓他注重禮貌待客。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當你發現孩子沒有講禮貌用語的時候,千萬不要強迫孩子,也不要當著客人的麵教訓孩子。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沒有禮貌的時候總會強迫孩子講禮貌。比如有客人來家裏,孩子躲在房間裏不出來,不與人打招呼,家長非得把孩子拉出來跟客人問好。結果,這樣的舉動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事實上,父母這種強迫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不禮貌。孩子不願意與人打招呼必然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從小就很害羞;孩子認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與自己沒關係;或者是他正在做作業,一時忘記了打招呼……這時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實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應該強迫孩子,應該在事後告訴孩子:“與人打招呼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禮貌,你去別人家裏時也希望受到別人的熱情歡迎呀!”這樣,讓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想想,他的禮貌舉止才會是發自內心的。

4.尊重你的孩子

文明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的行為表現,實際上它反映了一個人的內心修養。有自尊的孩子會尊重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說話時往往會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你對待孩子沒有同情,他們就變得沒有同情;而以應有的友情對待他們,就是一個培養他們友情的手段。”也就是說,以應有的尊重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懂得尊重。

禮貌是人們合乎社會規則的謙虛恭敬表現,它是通過動作與語言來體現的。所以,父母既要讓孩子懂得“應該”有禮貌,又要讓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禮貌。

10 讓孩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

父母箴言

一個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樹,必須以善良為根,正直為幹,豐富的情感為蓬勃的枝丫,這樣才能結出美麗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其修養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須在童年時悉心培養,否則就不會有效果。

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愛心,它可以說是人性的基礎。一個沒有愛心的人,就是一個冷漠的人,一個與社會脫節的人。而愛心的產生,是基於個體社會情感的需要,它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是一種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漸形成的習慣性心理傾向。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麵鏡子,給他們愛,他們會報之以愛;無所給予,他們便無所回報;無條件的愛得到無條件的愛的回報,有條件的愛得到有條件的愛的回報。

因此,不管你怎樣把淨化和豐富精神世界的活動引入家庭生活,記住,有一點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內心沒有愛,就不可能給別人愛。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讓內心世界充滿愛,這樣你才有多餘的愛給別人,才能培養引發你們的孩子來自內心的愛。

父母應該讓孩子理解,無附加條件地服務於他人,就是不要任何回報的服務和愛的給予。學會把孩子看作是與你脫離的、獨立的人去愛他們,你的職責是把他們變成與你一樣的人,即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成為最好的人。

古今中外,愛心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和社會的靈魂。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講“王道”,他們都是以愛為核心的。費爾巴哈說:“新哲學建立在愛的真理上,感覺的真理上。”“愛是存在的標準——真理和現實的標準,客觀上如此,主觀上也是如此。沒有愛,也就沒有真理。”由此,以愛為基礎的新哲學被他建立了。

那麼,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1.熱愛動物,熱愛生命

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一些情景:孩子在逛街時,迎麵跑過來一隻小狗,孩子會情不自禁地撫弄小狗,眼裏流露出愛憐的神情。像動物園、公園這些場地,往往是孩子們的天下,孩子們在這裏會和小動物們嬉戲、玩耍,並且會覺得快樂異常,顯現出愛的天性。

相反,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搞惡作劇的孩子,他們抓住小貓、小狗的尾巴,聽到它們悲慘的嚎叫而開心不已,這些都是他們沒有愛心的表現。

西方國家大多製定了法律,禁止虐待小動物,目的是用法律抑製殘忍。英國有句名言:“愛我者愛我的狗。”把狗等同於人,借用小動物啟迪孩子的愛心,是最直觀和便捷的方法。現代社會掀起“寵物熱”,並非全是精神空虛,它也是人類在人情淡薄的後工業社會中,借用寵物培育愛心,呼喚美好人性的一種表現。

2.幫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

“我的,給我,我要!”這是小孩子最常說的幾個詞。可見,小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烈,這往往被用來證明“人生來是自私的”。

誠然,人有自私的一麵,屬於動物的普遍共性,但並非不可改變。嬰兒學會的語言中,最早還有“爸爸”、“媽媽”這些詞,說明嬰兒最早感受到的他人便是父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父母精心嗬護孩子,讓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間的溫暖。

父母之愛是無私的奉獻,曆來為人們謳歌,但切不要把它當作對孩子的饋贈,否則便成了溺愛,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3.給孩子做關心別人的榜樣

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愛心,父母必須從自己做起,從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做。

當代著名的社會生物學家威爾遜,有一次意外地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一隻雌性的成年斑鳩在看到一隻狼或者其他食肉動物接近它的孩子的時候,便會假裝受傷,一瘸一拐地逃出穴窩,好像它的翅膀折斷了。這時,食肉動物就會放棄攻擊小斑鳩轉而攻擊成年斑鳩,希望能夠捕食這隻“受傷”的獵物。

一旦這隻成年斑鳩把這隻食肉動物引到一個遠離穴窩的地方時,它就會振翅飛走。這種方法往往能夠取得成功,當然,有時也會遭到不測。

斑鳩就是用這種富有愛心的舉動來保護幼小的斑鳩,使它們能夠活到成年,繁殖後代。而小斑鳩在耳濡目染成年斑鳩的做法後,也會仿效。由此可見,愛心是一種後天強化的行為,隻要父母提供榜樣,孩子就會模仿。因此,父母在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的同時,更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對孩子起示範作用,在家庭中營造愛的氛圍,感染孩子的心靈。

4.移情訓練

愛心培養還需要移情訓練,可以經常讓孩子把自己痛苦狀態時的感受與別人在同樣情境下的體驗加以對比,體會別人的心情,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學會移情。

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啟發孩子:“想想你摔倒時,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難受,我們快去扶起他,幫他擦擦臉。”這樣,孩子的同情心不知不覺就培養起來了。

5.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愛心的一種體現。缺乏同情心的孩子隻關心自己,隻顧自己的快樂,而無視別人的痛苦,甚至會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種孩子是很可怕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較會關愛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一些和人交流的機會,在交往的過程中,孩子能親身體驗到別人的感受和想法,這樣有利於同情心的培養。比如,許多大城市中組織的“手拉手”活動,是在城市和貧困地區的孩子之間建立起來的互助合作,讓城市孩子真切體會到農村孩子沒有書包、沒有書本、沒有橡皮的感覺,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多參與這樣的活動。

6.讓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

父母們總是擔心孩子吃苦頭,擔心孩子遭受挫折。盡管父母自己麵臨著許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盡管父母有許多不快樂和情緒不穩定,但父母們總是竭力在孩子麵前保持平穩。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不要過早地承受生活重擔,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父母要學會與孩子成為朋友,要學會讓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有些父母總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對孩子的各種要求卻無條件地滿足,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缺乏愛心。

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應該把自己的辛勞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父母之愛的偉大,懂得父母為了自己的成長做出多麼大的犧牲。這樣,孩子便會體諒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伺候。有機會也讓孩子學習照顧父母、長輩,明白愛心是相互交流的,不隻是單方麵的索取。創造一個富有愛心的家庭氣氛,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讓孩子養成關心別人的習慣。

11 教孩子學會寬容

父母箴言

寬容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與氣度,表現了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教孩子學會善待他人的短處,這樣孩子才可以與他人和睦相處;教孩子學會寬容對待他人的長處,可以使孩子不妒嫉,從而不斷地取得進步。

寬容是一種美德,它像催化劑一樣,能夠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處。諸如“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古今可笑之人”這種不注重表麵形式的輸贏,而注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準的高低的行為是高尚的。正如有位哲人所說:“寬容是需要智慧的。”

現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如果別人做錯了事,根本沒有一點寬容之心,往往會逮住他人的缺點不放。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經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問卷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當你討厭的同學需要你的幫助時,而且你能幫助他,你會幫他嗎?”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表示願意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別是59.8%,41.7%和37%。由此可見,雖然不少孩子對於他人的主動求助表示願意幫助,但是,從小學階段到高中階段,表示願意幫助他人的人數是遞減的。在調查中,還有一個問題是這樣的:“對於過去欺負過你或嚴重傷害過你的人,你會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隻有29.9%的學生表示會原諒他,有近24%的學生表示很難原諒或絕不原諒,其餘的學生則表示原諒但不忘記。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能夠主動寬容別人的孩子實在太少了,而事實上,寬容是一種重要的美德。

作為父母,應該充分認識到寬容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待人準則,而且能夠保護心理健康。現代科學揭示,寬容有利於一個人的健康長壽。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就發現:當人們想要報複他人時,血壓會明顯上升;而在寬容他人時,血壓則顯著下降。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寬容的心態。

那麼,怎樣讓孩子學會寬容呢?

1.不要把世俗的毛病傳染給孩子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麵前以自己的眼光議論其他小朋友的缺點,這樣容易讓孩子對其他小朋友過於挑剔。相反,父母要盡可能表揚其他小朋友的優點,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有優點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產生一種以自己為中心的思想,這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寬容的心態。

父母尤其不要對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見,更不要把這些偏見在孩子麵前表露出來,從而讓孩子在潛意識裏也受到這種偏見的影響,而對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當孩子的小夥伴來自己家裏時,父母對其他小朋友的態度不要過分冷落,也不要過分熱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夥伴,讓孩子平等地與人交往。

2.教孩子換個角度看問題

不管什麼時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讓孩子把自己置於別人的位置,設身處地地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勵孩子參與多元化的活動。無論孩子年紀多麼小,都要鼓勵他接觸不同種族、宗教、文化、性別、能力和信仰的人,這有利於孩子與不同的人坦誠相待,遵從規則,平等競爭。

3.教孩子善待他人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寬容是一種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別人錯了,無禮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寬容他人,同樣能獲得信任和支持,同樣能得到別人的友善相待。

在教孩子善待他人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角色互換的方法讓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想法,學會心中有他人,寬容他人。父母應該教孩子對其他小朋友多一點忍讓,多一份關心,這樣別人也會遇事寬容自己,體諒自己,為自己著想。事實上,隻要孩子學會了寬容,他就會贏得朋友,就會真正體會生活的快樂。

4.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本身具備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得到。因此,父母首先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一個整天吵鬧不休的家庭,是很難造就出一個具有和藹品質的孩子的。父母對他人的熱情、平等、謙虛等處世原則和行為,是孩子最好的直觀而生動的教材,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孩子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和諧相處的良好品行。

5.創造一個和諧密切配合的家庭環境

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寬容友愛、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用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孩子就會逐步形成一種持久的寬容忍讓的善良品質。

孩子的寬容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感情,它主要表現在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感情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感情的健康發展以及對良好關係的建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寬容的人,時時刻刻都會受到人的愛戴。因此,他們更加容易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心胸狹隘,小肚雞腸,處事總是持“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態度。對別人的不是,甚至並非不是之處也斤斤計較。往往使一丁點矛盾進一步惡化,最終釀成禍患。輕則使人受傷,重者致人命亡。作為父母,這些道理要對孩子講清楚。

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麵對一個小小的過失,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歉語,就會帶來包涵諒解,這就是寬容。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寬容地待人,待事,待自己,善待一切存在。讓孩子知道,因為寬容,我們知道了幸福的真正意義,因為隻有寬容,世界才會越來越多姿多彩的。

12 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