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力(3 / 3)

作為觀察的目的性,至少應當包括:明確觀察對象、觀察要求、觀察的步驟和方法。而這些內容,可以在觀察前的觀察計劃中以書麵的形式寫下來。一般來說,不論是長期的觀察,係統的觀察,還是短期的、零星的觀察,都必須製定觀察計劃。

觀察的目的性,還要求我們在進行觀察時,必須勤做記錄。這種記錄是我們保存第一手資料最可靠的手段。記錄要力求係統全麵,詳盡具體,正確清楚,並持之以恒。實踐證明,要做好觀察記錄,特別是長期的係統的觀察記錄(如觀察日記),必須堅持到底,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廢,功虧一簣。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氣象學專家竺可楨在北京幾十年如一日,對氣候變化,進行長期觀察,從不間斷。他每天都堅持測量氣溫、風向、溫度等氣象數據,直到逝世的前一天。而他的觀察和記載也為編寫《中國物候學》積累了豐富的資料。

2.觀察的條理性

觀察是一種複雜而細致的藝術,不是隨隨便便、漫無條理地進行所能奏效的。觀察必須全麵係統,有條不紊地進行。長期的觀察需要如此,短期的觀察也需要如此。

一般來說,有這樣幾種方式。

按事物出現的時間,可以由先到後進行觀察。

按事物所處的空間,可以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地進行觀察。

按事物本身的結構,可以由外到內,也可以由內到外,或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可以由局部到整體,也可以由整體到局部進行觀察。

按事物外部特征,可由大到小或者由小到大進行觀察。

觀察力的條理性,可以保證輸入的信息具有係統性、條理性,而這樣的信息,也就便於智力活動對它進行加工編碼,從而提高活動的速度與正確性。如果一個人做事雜亂無章,那麼通過他所獲得的信息也就必然是雜亂無章的。這樣,他要想在一堆亂麻中理出一個頭緒來,必然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還可能影響到結果的正確性。

3.觀察的理解性

觀察力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視覺),二是思維因素。

思維因素是觀察力的主要作用,它可以提高觀察的理解性。理解可以使我們及時地把握觀察到客體的意義,從而提高我們對客體觀察的迅速性、完整性、真實性和深刻性。

在觀察過程中,運用基本的思維方法,對事物進行有效地比較分類、分析、綜合,找出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這樣,就易於把握事物的特點。考察事物的各種特性、部分、方麵以及由這些特性、部分、方麵所聯成的整體,就會使我們易於把握事物的整體和部分。

4.觀察力的敏銳性

觀察力的敏銳性是指迅速而善於發現容易被忽略的信息。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此。牛頓根據蘋果墜地發現了萬有引力規律,瓦特根據水蒸氣衝動壺蓋發明了蒸汽機。在學習活動中,同學之間的觀察力也是千差萬別,同是一個問題,有的同學一眼就看出問題的要害和內在聯係,有的同學則相反。敏銳性的高低是觀察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觀察力的敏銳性與一個人的興趣往往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人在觀察同一現象時,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而注意到不同的事物。興趣可以提高人們觀察力的敏銳性,例如,同在鄉野逗留,植物學家會敏銳地注意到各種不同的莊稼和野生植物;而一個動物學家則又會注意到各種不同的家畜和野生動物。達爾文曾經談到自己和一位同事在探測一個山穀時,如何對某些意外的現象視而不見:“我們倆誰也沒有看見周圍奇妙的冰河現象的痕跡;我們沒有注意到有明顯痕跡的岩石,聳峙的巨礫……”顯然,達爾文對各類生物的觀察力是非常敏銳的,但對於地質現象卻沒有什麼興趣。

觀察力的敏銳性是與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密切相關的。一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他在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自然容易觀察到許多有意義的東西。相反,一個知識麵狹窄、經驗貧乏的人。他麵對許多被觀察的對象,總有應接不暇的感覺,而結果是什麼都發現不了。當然,知識對觀察的敏銳性有時也有消極作用。有些人常常憑借知識對一些事物進行主觀臆斷。歌德曾說過:“我們見到的隻是我們知道的。”

5.觀察力的準確性

首先,正確地獲得與觀察對象有關的信息。在觀察過程中,不僅要注意搜尋那些預期的事物,而且還要注意那些意外的情況。

其次,是對事物進行精確地觀察,既能注意到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征,又能覺察出事物比隱蔽的特征;既能觀察事物的全過程,又能掌握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既能綜合地把握事物的整體,又能分別地考察事物的各個部分;既能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又能辨別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別。

再次,搜尋每一細節。一個具有精確觀察力品質的人,他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就會避免那種簡單的、傳統的、老一套的方式,選擇那種不尋常的、不符合正規的、複雜多變的創新方式,這往往是富有創造力的表現。例如,讓被試者在30分鍾之內用22種不同顏色,一寸見方的硬紙片,拚成24厘米長、33厘米寬的鑲嵌圖案時,創造能力高的人通常會嚐試把22種顏色全部用上;而較平凡的人則趨於簡單化,利用顏色的種類較少。不但如此,創造能力較高的人所拚的圖案,近乎奇特,無規律,不美觀,他們不願意依樣畫葫蘆,仿拚任何普通圖形,而願意大膽地獨出心裁,標新立異,不怕冒險,向通俗的形、色挑戰。

各種觀察力的品質在學習活動中有各自不同的作用。觀察的目的性是學習目的性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保證我們的學習能夠按照一定的方向和目標進行。觀察的條理性,是循序漸進地從事學習的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它有助於我們獲得係統化的知識。觀察力的理解性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中對由觀察而獲得的知識的理解,不至於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為了獲得某些看來平淡無奇,實際上意義較大的知識就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精確性可以幫助我們對所得到的知識深刻準確地領會,不至於似是而非,以假亂真,錯誤百出,紕漏叢生。在學習中,我們必須把觀察力的各種品質結合起來,按照預定的目標去獲得係統的、理解的、深刻的、真實可靠的感性知識。

54 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

父母箴言

現在的孩子生活範圍狹窄,對於社會和自然的接觸機會少,所以他們缺少一些實踐,進而對他們的觀察力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引導孩子發現事物間的區別、現象的各種變化,可以使他們逐步養成仔細、嚴謹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孩子積累知識、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雖說有眼有耳就能看能聽,但同時接觸同樣的事物,有的孩子能在腦子裏留下準確、完整、豐富、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卻隻有支離破碎甚至錯誤的印象。可見,觀察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觀察也不是一種消極的知覺活動,而是知覺與思維結合的積極的活動。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也是智力開發的重要內容。

觀察是一個人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觀察是智慧的眼睛。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就談不上聰明,更談不上成才。這也是很多孩子的學習始終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

觀察能讓人更透徹地了解到自然、社會。養成了觀察的習慣,就如同登山者獲得了一把開山大斧,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荊棘、迷霧都會被清除幹淨,隱藏在叢林深處的真理就會清晰地展現於眼前。觀察力既是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也是孩子完成學習任務的必備能力。孩子學習知識需要從觀察開始,即使是間接地從書本上獲得知識,也離不開眼睛、耳朵等感官的觀察活動。許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觀察力極差,從而導致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低下,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觀察力呢?

1.指導孩子明確觀察目的

孩子在觀察當中,往往目的性不明確,喜歡憑自己的興趣觀察那些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事實上,孩子的觀察任務,直接影響觀察的效果。觀察目的越明確,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觀察也就越細致、深入,觀察的效果也就越好。指導孩子明確觀察目的,不僅要教育孩子樹立觀察的意識,認清觀察對於發展自身智力的好處,而且要教育孩子在觀察任何事物時,都要有明確的目的,也就是說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

2.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當代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博士說:“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學就離不開好奇。道理很簡單,隻有好奇才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可怕的是提不出問題,邁不出第一步。”

一個人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越強烈,就越具有探索的眼光。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都熟視無睹,就不可能發現新事物。正如愛迪生所說:“誰喪失了好奇心,誰就喪失了最起碼的創造力。”

3.教孩子通過觀察去驗證所學的知識

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學了新的知識後,如果對某些內容持有懷疑的態度,父母這時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因為答案太死板,孩子接受起來比較機械。事實上,可以讓孩子通過實驗觀察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觀察力,而且孩子從中學到的知識會更多,記憶會更深刻。

當然,在觀察之前,父母應該教孩子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激發孩子的觀察興趣,在觀察的時候就會主動地去認識事物、觀察事物。因此,在要求孩子觀察某個事物時,可以讓孩子先做準備,特別是知識上的準備,比如,在孩子觀察貓的習性時,讓他先看一些貓的相關資料,這樣有利於孩子根據已有的知識去辨別事物,取得有效的觀察效果。

4.讓孩子有計劃地觀察事物

父母要幫助孩子擬訂觀察的計劃,讓孩子明確觀察的對象、任務、步驟和方法,有計劃、有係統地進行觀察。

讓孩子觀察的事物應該從簡單到複雜、觀察的範圍從小到大、觀察的時間從短到長,這樣有計劃地指導孩子觀察事物,有利於逐漸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例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種一盆花或其他植物,每天觀察其變化,並寫觀察日記,父母則不斷給以指導。這樣,孩子在觀察過程中充滿了興趣,往往可以觀察到豐富的內容,效果也會很好。再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觀察父母怎樣做菜,然後讓孩子一邊觀察,一邊學著做。這樣,孩子不僅提高了觀察力,而且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5.在觀察後對孩子進行提問

許多孩子觀察後就把觀察的過程放在一邊,這時,如果父母能夠在孩子觀察後進行提問,不但可以檢查孩子觀察的結果,而且可以促進孩子確定觀察的內容和重點。

可見,生活中,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提問,可以讓孩子問父母、問老師,甚至是問陌生人,然後通過不斷的觀察去找答案,並抓住事物的本質。父母要鼓勵孩子在觀察之後進行整理,把獲得的材料做必要的分析和綜合,從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6.開闊孩子視野、激發觀察興趣

家長要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和自然界千變萬化的特點,擴大孩子生活的範圍,開闊他們的眼界,隨時隨地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引導他們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以及變化過程,如大樹、小草、小動物、日出、刮風、下雨、霜凍等自然事物和現象。晚上看星星,就給他講一講星係,講一講與星星有關的故事;白天看雲,就講一講雲的形成。家長要利用有限的空間,種植樹木花草,飼養小動物,為孩子提供一個觀察的場所和氛圍。到商場,就觀察商品的擺放、商場的布置等等。將日常生活細節融入學習中。

7.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

觀察要講方法,有了科學合理的方法,觀察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一些範圍大、事物多的場所觀察,可以采用重點觀察法。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引導孩子有選擇地觀察一部分重點景物,如在野生動物園裏,著重看幾種珍稀動物。黑格爾說,培養觀察的最好方法是教給他們在萬物中尋求事物的“異中同,同中異”。觀察鬆樹葉子的形狀,可用比較觀察法,比較鬆葉與一般樹葉形狀的差別;參觀一道工藝品的製作過程,適宜采用順序觀察法,以便清楚地了解工藝品的製作步驟;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天氣變化等都可采用順序觀察法。總之,家長要逐步把適合觀察特定對象的科學的方法教給孩子。

8.把觀察和表達結合起來

觀察是從外界獲取信息的手段。將所獲信息表達出來,才能真正達到觀察的目的,才能提高孩子整體的智力水平。當父母帶孩子去公園玩,回來以後,父母可以讓孩子把遊覽公園的過程,所見到的花草蟲魚,所聽見的鳥鳴禽聲一一敘述出來,這樣不但增加了觀察的力度和深度,同時訓練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9.觀察加想象

引導孩子一邊觀察,一邊想象、聯想,孩子看到月亮,就問他:月亮像什麼?孩子也許就會說,像鏡子、像孩子的臉蛋、像盤子……這樣將觀察同聯想、想象結合起來,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更全麵、深入,而且能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這對孩子各方麵能力的發展大有好處。

10.糾正粗心、馬虎的毛病

很多孩子寫作文困難,口頭表達簡單、粗略,這與觀察時粗心大意有很大關係。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不仔細、粗心馬虎的毛病。觀察事物盡量落實到事物的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環節及其他更細微的地方。

引導孩子發現事物間的區別、現象的各種變化,還可以使他們逐步養成仔細、嚴謹的觀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