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的好奇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時不能敷衍,不能斥責,應該耐心而及時。雖然這是一種看似簡單的做法,但卻是非常有必要的。
瑪麗的女兒在小時候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當她第一次看了船之後回到家裏仍然非常興奮,竟然把瑪麗準備招待客人的菜當成船在玩,結果桌子上是一塌糊塗。眼看客人馬上就到了,瑪麗心裏無比焦急。但是瑪麗並沒有責罵她,而是一邊和女兒一起劃起“船”,一邊教她認識數字:“一隻,兩隻,三隻……”
女兒漸漸長大了,她熱衷於整日纏著瑪麗講故事,或者提出一些稀奇古怪、意想不到的問題,簡直讓瑪麗難以應對。女兒總是抬起可愛的小臉不斷地追問瑪麗,眼睛還緊盯著她,期待瑪麗的回答能讓自己滿意。女兒的問題如此之多,以至於瑪麗有時都難以回答上來,但她從來不會忘記一點,就是從不傷害或打擊女兒的好奇心。
孩子們擁有了解世界的強烈願望,所以父母不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就可以很容易地培養出他們對知識的興趣。
有這樣兩位母親,她們起初都對自己孩子的牙牙學語感到欣喜有趣,但不久之後,麵對孩子那沒完沒了的問題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一位母親每當聽到孩子提問就心煩:“別吵了,哪有那麼多的‘為什麼’!”或幹脆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她的孩子確實變“乖”了,不再問大人任何問題,但同時也發現他失去了孩童應有的活潑天真,對周圍事物表情冷淡,反應遲鈍。後來,母親想教他認字學算術,他也毫無興趣,進步緩慢。
另一位母親則對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都給以熱情耐心地解答,回答不了的,就當著孩子的麵向別人請教,或者和孩子一起到書籍中尋找答案。久而久之,她的孩子求知欲強烈,對事物的反應敏捷,接受能力也明顯要比前一個孩子強,會自己去發現、去學習。大家都說這孩子悟性高,今後讀書成績一定差不了。
我們父母應看重孩子所問的每一個“為什麼”,盡力滿足他們的想要“吞下去”的“食欲”,讓孩子的智慧之樹因營養充分而茁壯成長,開出豔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總而言之,孩子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在一次次地追問中完成的。推動孩子不斷成長的方式就是啟發孩子不斷地追問。
5
從孩子的行為中尋找孩子的興趣
父母箴言
父母應該順應孩子的思維方法進行教育,激發孩子的興趣,切不可抹殺孩子的興趣。孩子的興趣是從他的行為中反映出來的,孩子的某些在父母看來是“不聽話”的行為,可能恰恰就是孩子某些興趣或品質的反映,父母應當從孩子的某些行為中去尋找孩子的興趣。
如果我們仔細地觀察一些父母的行為,或者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就不難發現,一些被視為教育子女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抹殺孩子興趣的行為。
一個5歲的孩子把媽媽花了一上午時間收拾得整潔的房間,不到5分鍾就被搞得亂七八糟;新買來的玩具不到幾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隻要帶著他出門,他便掙脫了母親的手,放著平坦的路不走,卻要去走那七高八低的羊腸小道,或者去走那幾寸寬的路沿。
孩子的這些行為便引起了母親的不滿,便對孩子進行了教育。那麼,這時候母親是怎樣教育孩子呢?
當孩子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的時候,母親會教育孩子要愛護母親的勞動成果;當孩子拆玩具的時候,母親會嗬斥孩子的破壞;當孩子在崎嶇的羊腸小道或是在馬路邊的路沿上東倒西歪的撒歡時,母親會把孩子攬在懷裏,教育孩子要在平坦的大路上走。
這些行為真的是為孩子好嗎?真的是在教育孩子嗎?
實際上,那些麵對玩具而不想搞清楚玩具裏秘密的孩子,才應該引起父母的注意。換句話說,拆卸玩具的孩子是在對陌生事物進行探索;把母親收拾整潔的房間當做開火車、擺積木的場所,甚至把沙發墊子拆下來蓋房子的孩子,是在發揮他們幼小心靈的才智;孩子認為在平坦的大路上行走單調乏味,那富於變化的小道、能夠滿足自己冒險嚐試的很窄的路沿石,才使他產生興趣,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空間,試探自己那被大人不屑一顧的能力,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並有一種快慰感。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雄雞為自己和它的母雞們找食物。有一次,它找到了一塊寶玉,它對那塊寶玉說:“如果不是我,而是主人找到你,他會把你撿起來,非常珍貴地收藏起來;但是我找到了你,卻是一點益處也沒有,對我來說,與其得到世間的寶玉,還不如一顆蕎麥粒來得好!”是的,蕎麥粒才是雄雞感興趣的東西。
麵對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行為,從這些不同的行為中就可以發現孩子不同的興趣。父母也可以從孩子那些不同的行為中找出孩子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再加以培養,這樣才會有效果。如果父母隻會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批評的話,那麼父母就是在扼殺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對那些原本有興趣的事情變得不再感興趣。
教育孩子成為人才是每個父母都很重視的問題,隻要父母的教育方法得當,把培養孩子興趣的行為也視為一種教育,這樣父母便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6
孩子的興趣是需要誘導的
父母箴言
興趣是孩子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而善於誘導孩子的興趣則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方法。當孩子在某些方麵表現出興趣時,他將來往往就會在這些方麵有所作為。所以,父母要善於誘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從中去獲得新的知識和有益的習慣。
興趣是孩子對事物的主動選擇,誘導則是促使和加強孩子的這種主動性,使興趣變得持久、有目的。也許孩子們的興趣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這種天然的興趣是不會改變的,除非在這方麵遇到來自父母、老師等外部環境極大的壓製或厭惡。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會在沒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況下,花上一個下午去觀察一群螞蟻的活動,這就是興趣的力量。
然而,即使讓孩子花上一兩年時間去這樣與螞蟻玩,也並不能從中獲得多少知識,這裏麵的關鍵就在於父母的誘導。
一位父親第一次發現兒子對屋後花園裏的螞蟻感興趣時,他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同兒子一起去觀察小螞蟻。
第一天,僅僅是看,是玩,看它們怎樣把一粒麵包屑搬回家,怎樣跑回去報信,帶來更多的螞蟻……
第二天,他同兒子共同商討了一份關於螞蟻的“研究”計劃:
在“自然筆記”裏開設螞蟻的專欄。
讀有關螞蟻知識的書,並做讀書筆記。
了解螞蟻的生理特點:吃什麼?用什麼走路?用什麼工作?
了解螞蟻群的生存特點:螞蟻群有沒有王?怎樣分工?怎樣培育小螞蟻?
有了目標,兒子的興趣更濃了。如果說開始他隻是覺得好玩,那麼現在他還覺得有意義了。這項研究持續了幾乎一個夏天。在這項研究中,兒子不但學到了如何係統獲取知識的方法,而且鍛煉了他達到目的的毅力。
父母在這種事上“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會使孩子獲得肯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孩子覺察出這是一件必須完成的任務,要不然,有的孩子會興趣大減的。
然而,現在有些父母們會按照社會或學校既定的模式去設計孩子的未來,並企圖把孩子的興趣與這些模式聯係起來,所以他們就會按照他們的想法把“有用”的興趣留下,把“無用”的興趣刪掉。實際上,對於孩子的心智發展來說,很難用“有用”或“沒用”去區別他們的興趣。
回過頭來看,成人世界有目的和有意義的研究,最開始也是起源於興趣,之後才是需要。在一種有意義的誘導下,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種事當成了最大的樂趣。
每一個孩子都會對不同的事物產生不同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是孩子隱藏的某種潛能和特長的前兆,所以要父母運用合理的方法來進行誘導和培養。
父母該如何去誘導孩子的興趣來開啟和培養孩子的智力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表現出興趣時,不要因自己的主觀認定孩子的某種興趣是“無用”的而加以指責和否定。
誘導孩子通過自己查閱和請教別人的方式來獲得與自己的興趣相關的知識。
引導孩子養成記錄知識的習慣。
如果孩子還不具備文字記錄的能力,父母也要給他準備一個筆記本,把題目寫下來,讓他口述。
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一項“任務”或“作業”。
7
對於孩子的興趣要尊重
父母箴言
一般說來,都是父母在決定孩子要學什麼,不要學什麼,而對於孩子自己的意願,父母從來不會問孩子太多。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喜歡什麼,父母都不會關心,他們隻關心孩子的學習怎麼樣。這樣一來,孩子會對學習越來越沒有興趣,一旦失去了興趣,成績當然就不會理想。
興趣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學自己想學的。經常會看到有的孩子每天都要背一大堆的琴書,然後苦著一張臉,坐在鋼琴旁邊練琴。麵對這種情況,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我們現在有能力送他來學,現在的孩子多幸福,想要什麼有什麼,我們小時候……”確實是這樣,社會發展了,家庭經濟條件也好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我們要順應社會的發展。但是,無論怎樣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
要知道,人的興趣本來就是單方麵的,對於一件事情,也許孩子在開始的時候並不感興趣。但是,如果父母可以引導、鼓勵他們,給他們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去接觸和學習這件事情,就可以培養出孩子的興趣來。不過,在這之前,父母必須對孩子的能力和意願以及其他方麵的條件都要做再三的考慮。
再說了,孩子的興趣本來就是隨著成長而改變的,有個孩子小時候喜歡玩棒球,還曾經把當棒球手當成自己的理想,但是,他長大了之後卻成為了一個研究天文方麵的科學家。其實,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就會有不同的興趣,所以,不要太早就給孩子指出一條路讓孩子去走。
尊重孩子的興趣不是光說說就可以的,必須要有實際的行動。有的父母會尊重自己孩子的興趣,但是當他們失去耐心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成為他們的出氣筒。但是,有的父母卻不這樣做,他們知道,那樣對孩子的傷害會有多深。
例如:在結構遊戲中,向來非常聽話的湯姆一直站在旁邊,不管爸爸怎麼鼓勵、勸說,甚至責備也不肯參與遊戲,爸爸並沒有因此而失去耐心,更沒有生氣地對湯姆大聲喊,而是問他:“你不想搭公園,那你想玩什麼?”湯姆說:“想搭一架飛機。”“我批準了你的想法。”爸爸當即說。湯姆高興地玩去了。其實,對於父母來說,搭公園和搭飛機差不多,關鍵在於孩子本身是否感興趣。對於有興趣的東西,孩子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並在學習中產生—種滿足感、愉悅感。但是,有許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像大人那樣坐著,聚精會神地看書,對孩子感到十分好奇的東西卻不準他摸,甚至不準問。這樣一來,孩子沒有興趣,他便無法發揮主動性,根本就學不好,久而久之,孩子是會產生壓抑、厭惡、叛逆心理的。
當孩子對某些事情不感興趣或是對某件事情不屑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要硬和孩子對立。而是要誘導孩子。
比如,一個孩子跟母親在看現代油畫,他持批評態度。這時,母親不是反駁他,而是對他加以引導。
母親:“這種抽象派的畫你不喜歡?”
孩子:“嗯!我覺得難看。”
母親:“那寫實派的畫你喜歡嗎?”
孩子:“寫實派的畫又是怎樣的?”
母親:“寫實派的畫就是畫個人就像個人,畫朵花就像朵花,畫間亭子像間亭子。”
孩子:“噢!那我喜歡那種畫,現在我才知道我喜歡寫實派的畫。”
還有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一個13歲的孩子在畫廊看到那些抽象派的畫時,對父親說:“這些畫沒意思。”父親說:“不懂少多嘴,你對這方麵又不了解,最好搞清楚了再發表意見。”
孩子很不服氣,大聲地說:“我還是認為這些畫沒什麼好的。”
這種對話有什麼效果呢?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既增長不了他對藝術的認識,也不能增進他對父親的敬愛,他甚至會找機會回敬父親一句:“你對這種畫又知道多少?”這就造成了雙方的對立,拉大了父子間的距離。
所以說,對孩子進行誘導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對孩子的無知抱嘲笑的態度。
在尊重孩子的興趣時,最主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孩子,調整期望值,因材施教。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今天拿唱歌跟這個比,明天拿畫畫跟那個比。能力強的孩子還好,比出了自信;能力弱的呢?就比出了自卑,比出了壓抑,比出了越來越沮喪的心情。如果每位家長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製定出相應的目標,讓每個孩子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適當的發展。那麼,孩子學起來將會很輕鬆愉快,家長也將成為一名教育的智者。
8
孩子的興趣需要父母的關注
父母箴言
當孩子對某件東西或是某些事情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對其關注一下,因為,孩子的興趣隻有有了父母的關注,才會有可能把它發展成為一種才能。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興趣不注意的話,那麼,孩子的興趣往往很快就會消失。
小孩子會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們會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慢慢長大。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情,在一些大人的眼裏是那麼的莫名其妙,但是他們卻做得是那麼起勁,並且還是把它當成一件大事去做,這就是孩子所謂的天性。
教育學家井深大說:“在幼兒階段,孩子對某種事有興趣,都是受了母親的影響。既然如此,母親對孩子所做的事,就不可以漠不關心。有時,大人之所以對孩子在做的事情覺得無聊乏味,那是因為你是在用大人的感覺去看的關係。這個時候,你應換一個角度,比如把自己拉回到童年時期,你也許就不會這樣對待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現,有一些母親對於孩子所做的事情總是會用不屑一顧的表情去看。也會有一些母親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並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甚至討厭聽到古典音樂。但是為了孩子,是否應該讓孩子去接觸一下呢?”試想一下,母親是如此討厭古典音樂,她的孩子會對它有興趣嗎?
其實,古典音樂對小孩會有一些很好的影響,這是一件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由於母親對它已經顯示出了厭惡的態度,她的那種態度就會傳導給孩子,從而對孩子產生一種不良的影響。這樣一來,就不要指望孩子會喜歡古典音樂了。
請父母們要明白,一定要用愛心去注視你的孩子,對於他的行為要報以燦爛的笑容,這勝過所有言詞的勉勵。如果父母用大人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挫傷他們的積極性。要知道,興趣是孩子的最佳意識促進劑,一旦挫傷了它,想要讓孩子的興趣繼續維持下去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父母一般都認為,孩子會從外界的事物中,找到一些可以作為自己興趣的東西,並且會自動加深興趣以將之持續下去。然而,在大多數的情形下,父母必須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具體而言,對孩子最感興趣的事物,做父母的能否很快發覺,並表現出支持的反應,對於孩子維持長久的興趣具有很大的意義。
孩子的興趣是非常容易改變的,它會在一瞬間萌生,之後又迅速萎縮。做父母的,應該適時把握住那萌芽的一刻,給予適當的輔助,使孩子的興趣能繼續茁壯成長。
話雖然是這樣說的,但是事實上,要想讓孩子的所有興趣都均衡地發展是不可能的。盡管父母不知道哪一種興趣最後會變成孩子長久的興趣,但是做父母的還是應該盡量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在廣泛的興趣中,試試哪一種興趣可以持續下去。
有一位父親曾經以自己的切身經曆談了這一看法。
他的兒子在一歲兩個月的時候,偶然對“之”這個字產生了興趣。從此,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場合,隻要是有“之”字出現的,父親便會指著那個字,然後告訴孩子,並且還教他念“之”的發音。過了兩個月,他的孩子已經認得A、B、C三個英文字母,父親便趁機用折尺上的英文字,教他繼續再學X、Y、Z、W、T、F、H、N、M等,馬上就學會了。到了一歲半時,孩子又對各種汽車、家電製品的標誌發生了興趣,父親就舉出廠家名稱,讓他猜測商標,有時向他出示商標讓他猜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