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3 / 3)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曆:對孩子說:“來,我教你背一首唐詩吧。”孩子把頭一扭就往一邊走。這可怎麼辦呢?不少父母也有這樣的經曆:下雪了,天上飄著雪花,孩子對父母說:“快來看,雪花在跟我玩呢。”吃蘋果的時候,孩子對父母說:“這裏麵放了糖,你知道嗎?”

這些情況的發生給了父母以下啟示。

1.發揮孩子性情的作用

這給父母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孩子都是“性情中人”,他們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充滿了情緒,事物在他們眼裏都帶有感情色彩。孩子為什麼都喜歡童話故事,道理就在這裏。隻有讓孩子接觸感性的東西,他們才能更深切地感覺它,記憶它,理解它,才會對這些東西產生興趣。在孩子的心目中,雪花是朋友,是玩伴。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充分調動孩子的情緒狀態,把學習變成生動活潑的過程。

有一個優秀教師給學前班孩子上課,很受歡迎。例如,叫學生發言,他不是靠學生舉手再點名,而是準備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台上把“發言球”扔出去,嘴裏一邊說“2 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有的聽課的老師不理解,這不是多費一道手續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麼“發言球”?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卻沒有了強烈的發言興趣。這種回答是很有道理的。

孩子都是情緒化的學習者,教育者不為他們製造一定的情感氛圍,就無法激活他們的聰明才智。有些孩子在某個教師的班裏很聰明,而到了另一位老師的班裏就變傻了,可能奧妙就在這裏。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常常使用成人化的方法,就是因為不明白這一點,弄得孩子對學習缺乏積極性,反過來父母卻又埋怨孩子又懶又笨……其實,有很多時候,又懶又笨的恰恰是父母自己。他們對孩子的心理一竅不通,又懶得去研究去學習,還自以為是把成人學習的模式強加給孩子,孩子不願學習,又去責怪孩子。不客氣地說,應該責怪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2.孩子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學習

孩子認識事物,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中介的,這是孩子情緒化的另一個特點。在孩子的心目中,任何事物都跟自己的經驗有很直接的聯係。孩子吃蘋果感覺到了甜,他不認為甜是蘋果本身所具有的,而認為是裏麵加了糖,這顯然是孩子吃奶時加糖的生活經驗的反映。

這種思維方式非常有趣,反映了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父母對他們進行知識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把有關的知識和他本人的生活體驗聯係起來,這樣才便於孩子理解,否則就會出力不討好。父母要想知道孩子的體驗,就必須走進孩子的內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而且很多父母,都不願意去認真研究孩子的心理,但是這種事是不做不行的。

3.孩子學習的最佳方法是遊戲

專家一致認為,孩子的主要活動是遊戲而不是正規的學習,幼兒園、學前班就是如此,這是非常正確的。可是有些父母總是希望孩子早學知識、多學知識,認為做遊戲是在浪費時間。但是讓天真爛漫的孩子像成人那樣學習是不行的,對孩子來說,害處大於好處,這樣的做法等於“強迫”孩子厭學。父母應該明白,遊戲本身就是學習,孩子在遊戲中能夠學到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在平常的學習中學不到的。

有些父母可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隻知道玩,一旦上小學進行正規學習不適應怎麼辦?這也是一種誤解。這裏不是不準孩子學習,而是主張讓孩子在情緒化的氛圍中學習,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不僅要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還要使孩子形成一種良好習慣,更主要的是開發了孩子的智力和潛能。同時,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教師也會比較巧妙地自然過渡,不會使孩子進入正規學習的時候過於突然和生硬。

如果把遊戲與學習對立起來,人為地把知識學習和遊戲割離開來,各自形成一個封閉的係統,讓兩者互相隔絕,一個極端是“傻學”,另一個極端是“傻玩”,孩子就會在這兩個極端來回搖擺,結果自然是學得死板,玩得無味。

有些父母和老師以為“帶著孩子玩很容易”,而“教孩子學習很困難。”這也是不正確的認識。設計一個知識含量高的遊戲才是極其困難的,需要很強的創新能力,而拿著書本照本宣科,當個教書的機器,則是比較容易的。

從以上三個方麵的啟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讓孩子能夠喜歡學習,首先就要激發出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情緒化中學習,這樣就會收到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

24

讓孩子的興趣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培養

父母箴言

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人的一生需要接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與奠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孩子具有十分重大的影響。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那麼家長教育孩子,主要教育什麼呢?從總體來說,孩子成長發育的各個方麵都是教育的內容,道德品質、智力發展、知識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這些父母都必須不同程度地擔負起教育責任,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城市家庭中,高智商、高要求、多技藝和強訓練的教養理念一統天下。“技多不壓身”的古訓在現代家庭中重新找到了強大的生長點。

在緊張繁忙的陪練中,父母以孩子學會某種技藝為標準,來衡量自身教育理念的行為效果,為了讓孩子“學好”,生活上包辦代替,學習上辛苦陪練,強行監督,而恰恰忽視了孩子個性的成長發育,忽視了孩子首先將成為一個公民的基本事實,偏離了教育培養全人的本意,使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去了支點,該嚴格處卻放鬆,該放鬆處卻又嚴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想方設法地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向上的積極性,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可以說把這個工作做好了,就不用擔心孩子今後的發展了。

那麼,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曾說過,他不讚成有人說他是“刻苦”學習的,因為他在學習中從沒感到“苦”,相反,體會到的是無窮的“樂”。學習如果能給孩子帶來快樂,那麼孩子一定會喜歡學習,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興趣越是以直接興趣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可能是他樂意用五彩的蠟筆在紙上塗抹,看著五彩的線條在紙上延伸、擴展,他的思維、想象也跟著任意遨遊、旋轉;也可能是老師經常表揚他,雖然他畫得並不怎麼樣。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習變為快樂的事呢?

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有些父母開口閉口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光知道玩”,本來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好鋼已在批評中鈍化了,日久天長,孩子總覺得自己很差,總有錯,在學習中有壓抑感,於是就厭惡學習。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父母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最後,父母應該指導孩子讀書。父母和孩子一起學習,當孩子解答出難題後,與孩子分享快樂;當孩子不懂時,與孩子共同探討,這也能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件愉快的事情。另外,父母的情緒、學習的環境等也能影響孩子學習的情緒體驗。

2.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優秀父母的經驗證明: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係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麵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係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孩子對背外語單詞不感興趣,但對學好外語後可以用外語交流,參加各項外語活動等結果感興趣,這種興趣可以促使孩子去從事背單詞的活動。所以家長們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興趣,激發其勤奮學習,更要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來提高孩子的間接興趣。興趣在活動中的動力作用,已為不少心理學家所承認。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把興趣說成是“能量的調節者”。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父母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把鬧鍾拆開,有的孩子不停問為什麼。父母如果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些看成孩子的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這樣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提問要回答,如果不會則可以告訴他如何查詢,或者弄明白後再告訴他。

父母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此外,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很重要的。如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的活動小組或外出郊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在活動中孩子通過發現問題,產生好奇心。有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勁頭本來就不高,再參加興趣小組會分散更多的精力,就不準他參加其他的活動,這種做法恰恰是放棄了引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好機會。

4.創建有利於培養學習興趣的外部環境

隻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隻有良好的家庭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傳。如果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學習,而自己卻常常通宵達旦地打麻將,那麼孩子感興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學習,而是如何玩好牌,到時候,孩子學到的恐怕就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玩牌竅門了。如果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清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其次,多給孩子買一些有益的、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書,一般而言,可以為孩子購置一些通俗的簡化本的文學名著以及一些激發孩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書,比如童話、寓言、科幻小說等書。家中如果有很多書的話,就可以便於孩子的翻閱,有利於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再者,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要一會兒送水果,一會兒與他說話,這樣會打斷孩子的思維。

最後讓孩子多與愛學習的小朋友接觸,受其影響,對學習產生興趣。

25

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成績差的孩子

父母箴言

孩子學習差,父母恨鐵不成鋼,著急、氣惱,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地對待孩子,既無益於孩子學習的進步,也加深了父母與子女的矛盾,更不要說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了。其實,成績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對待。

“望子成龍”可以說是每個家長的心願。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還是有不少學習不好的學生,這就使得一些家長的“神童夢”破碎,思想悲觀,從而粗暴地對待孩子,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身心和學業上的惡性循環,後果堪憂。其實,成績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對待。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1.孩子智力因素方麵存在問題

孩子的成績不好可能是孩子的智力發展滯後,感覺器官先天缺陷或後天損傷,大腦受到傷害等智力原因。另外孩子的思維大多都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如果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能及時地發展起來,趕不上教學內容的要求,在學一些抽象性、邏輯性知識的時候就會跟不上。孩子學習差,多半是這個原因。

2.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麵存在問題

孩子的成績不好有可能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得當,學習動機不強烈,學習習慣不合理等非常智力原因。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的話,性格、情緒方麵對孩子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當孩子自製力較弱、理智感不強的時候和情緒高漲時成績會直線上升,情緒低落時成績則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學習能力,性格內向的則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3.老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麵存在問題

孩子的成績不好可能和老師與家長的教育有關,比如教師水平有限,上課枯燥無味,讓學生厭學;家長對孩子學習上的困難視而不見;或者隨便訓斥孩子;或者包辦代替,不能正確地啟發、幫助孩子。

4.環境方麵存在問題

孩子的成績不好還可能是和環境有關,學校是孩子學習的主要場所,如果學校學風不好,設施、設備不完善,勢必對孩子學習成績造成影響;孩子在課餘時間沒有好的活動場所,沒有豐富的活動內容,與社會上各種不良分子接觸,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也會使成績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結構、條件、氣氛,家庭成員的素質等,都與孩子的成績有密切關係。

由於孩子成績差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麵的,因此家長要抓住主要原因,比如幫助孩子樹立好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機,教育孩子要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等。其中關鍵是對孩子既要理解寬容,又要嚴格要求。家長要積極主動地與學校老師聯係,交換情況,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來說,孩子學習成績差,隻是其發展過程中暫時的波折,隻要家長重視,並加以適當的教育,是能改變這種狀況的。

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的話,父母就有必要對自己進行一些心理調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棄過高的期望,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適合孩子實際能力的目標。

容易厭倦的孩子可以先讓他學習10分鍾、15分鍾,完成後好好表揚孩子一番,日後將時間逐漸拉長,當能完成30分鍾後,1個小時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標了。最終目標可以很高,但暫時目標不宜過高,應該是孩子易於接受的,這樣能不斷地給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標逐一實現,這種積累終將成為一座大山。

據報道,南方有一位中學生因學習不好長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對待。一次他期末考試成績沒有達到父親規定的標準,父親罰他雙膝跪地,頭頂一盆涼水,不準晃動,稍一晃動就打。孩子不堪忍受這種折磨,不久就離家出走了。

現在父母一般以孩子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孩子學業優劣的唯一標準,分數高者,父母十分高興,給予各種獎勵;分數低者,父母非打即罵,給予的則是各種處罰。但是,考試並不能證明學業的全部,父母不要兩眼盯在分數上。隻有對孩子的學業不佳有了正確的認識,父母才能避免粗暴地對待孩子。父母隻有信任孩子,對孩子滿懷期望,才能調動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進步的內部動力。父母應該了解,學業不佳的孩子對他人的態度特別敏感,稍有不慎,就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父母可與學校老師聯係,共同分析出孩子學業差的原因,並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措施,幫助孩子進步。

26

不要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

父母箴言

當父母看到孩子對某一方麵感興趣了,就恨不得他馬上成才,然後對孩子進行瘋狂式教育,讓孩子接受不了。其實,不管學什麼,都要從最簡單的學起,隻有讓孩子學會、學懂,學到甜頭,才會讓孩子有學習的興趣。

不要以為自己的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就會背10多首唐詩,他的語文成績在長大之後就會很好。也不要相信當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會從1數到100,長大之後孩子就會成為數學家。那些堅持讓孩子在3歲的時候就讓他讀《道德經》的父母,難道真的認為孩子能深諳其中的真理?這些父母要小心了,你已經犯了孩子智力開發的禁忌。不要以為這樣做是在開發孩子的智力,其實你是在扼殺孩子將來對學習的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才能發芽成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使不夭折,也難能成材。”

很多父母都知道,孩子在3歲之前,其能力的發展是人的一生中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父母給他的刺激越多,孩子的能力被挖掘的就越多。所以,父母應該在這個時期抓緊對孩子智力的開發。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從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征出發,采用的內容和手段“略為提前”一點就好,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那麼,哪些事情是禁止父母去做的呢?

1.過分重視知識的灌輸

案例:剛滿3歲的小旭恒每天的“工作”清單是:畫兩幅圖畫;寫1—20個數字;讀完媽媽新買的故事書《小熊的一天》,回來要講給媽媽聽的;還要背出英語單詞5個。每天,小旭恒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鄰居家的小姐姐在院子裏開心地騎腳踏車,而他就隻能麵對著一大堆“工作”發呆,不完成作業就不能出去玩,因為,媽媽的話就像聖旨一樣。

這種單調的知識灌輸會過早地將不易掌握的知識強加於孩子,這樣做隻能引起孩子更多的困惑和恐慌,特別是當他們麵對想方設法要求他們完成任務的大人時,他們會為自己完成不了任務而感到害怕,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種不自信帶來的後果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應該這樣做:選擇大人和孩子都輕鬆自由的環境進行教育。比如:在公園裏散步,大人可以教孩子多去認識一些植物;在動物園或海洋公園參觀,可以讓孩子見識大自然多種不同的動物;在商場裏買東西,可以教孩子識別不同商品以及了解各種商品的特性;在科技館或者展覽館裏,可以讓孩子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科學知識,拓寬孩子的知識麵。

學習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歲以下的孩子學習時間最多不超過半個小時,不要勉強孩子,當孩子注意力分散時,就可以停止教學了。

2.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

案例:4歲的佳妮已經可以畫出10多種圖形了,而且還會用水彩和油墨畫畫,幼兒園的老師都誇她聰明呢!可是一到了媽媽這裏,就不過關了。其實也難怪,媽媽對她要求很高,每次都要求她畫一些高難度的畫,還不能出錯。真難為她了,才小小年紀的孩子,又不是大人,哪能次次都不出錯呢?

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前進的信心。

父母應該這樣做:和孩子以遊戲的方式來關注孩子學習上的點滴進步。父母可以做一張大表格,當孩子有明顯進步時,為了表示獎勵,讓孩子自己在表格上粘一朵小紅花;當孩子表現一般時,可以讓孩子粘一朵小黃花;當孩子有了退步傾向時,就隻有讓孩子粘一朵小綠花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不同的學習表現,從而慢慢地學會對自己不斷激勵和不斷要求。

在具體學習上,盡量少用“第一”和“最後”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學習結果。

3.對孩子興趣培養過早定向

案例:自從2歲的雨橋對隔壁玲玲家的鋼琴表現出些許好感後,爸爸回家就開始忙活開了,先是打電話谘詢鋼琴學校幼兒班的情況,又是發郵件在網上了解二手鋼琴的價格,然後還在家裏拿把硬尺量來量去量尺寸,看什麼角落正好可以擺一架鋼琴。

爸爸這樣做這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定規律。事實上過早對孩子的興趣定向,隻會限製孩子能力的發展,不利於孩子完全人格的建立。

父母應該這樣做:父母可以全麵培養孩子的欣賞和鑒賞能力,帶孩子去看一些專業的畫展、音樂會、歌劇、舞劇、話劇,不要求他刻意地理解,隻是讓他學會欣賞、有個大致的了解,讓孩子感覺到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高雅的,什麼是動聽的。

在孩子有興趣的基礎上發展其特長,可以輔助一些教材或訓練,循序漸進地學習某種技能。

剛開始不要對孩子的某一種興趣表現出太大的熱情,用淡然一些的語氣和他交流。如果他是真的有興趣,慢慢地你自然會感受到,如果他隻是新造茅坑三日香,那你也省得費心了。

27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時的注意事項

父母箴言

在家庭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加倍注意。因為,一不小心,孩子就可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家長要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並因勢利導地通過認識需要、激發情感、磨煉意誌、引導行動等多種途徑來培養、發展孩子的興趣,以開發其智力,推動其成才。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對孩子的興趣應給予關心和鼓勵

在培養孩子某方麵的才能時,不能過於性急,過急隻會“欲速則不達”。強迫式的訓練往往會被孩子拒絕,孩子接受不了就會逃避訓練。正確的態度應該讓孩子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中自發地產生興趣、感受樂趣。孩子有興趣的時候,也正是父母指導最有效果的時候,錯過時機,以後的指導隻會事倍功半。

孩子常常會纏著父母問問題或是要求講故事,這正是孩子興趣的表現。如果父母粗暴地以一聲“自己一邊玩去”加以拒絕,對孩子的求知欲無疑是一次打擊。但是,如果父母能耐心解釋或啟發孩子一起思考,則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和思維、想象的發揮。在孩子有興趣時加以拒絕,以後即使設法彌補,恐怕也難以奏效了。因為孩子的興趣是變化不定的,很可能你雖有情,他卻無意了。

2.不要逼迫孩子

孩子天生就有好動、好強、好勝、好奇等內在因素,也有探究世界的強烈欲望,本來就有多方麵的興趣。家長要善於及時發現孩子的正當興趣,並正確地加以引導,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欲望強加於孩子,逼迫子女去發展自己不喜歡的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製性學習,將會扼殺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強製的結果,不僅與家長的願望相反,甚至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形成厭學情緒,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3.要培養孩子興趣的穩定性

有的孩子興趣比較廣泛,今天學這樣,明天學那樣,缺乏持久性,朝三暮四,見異思遷;有的孩子在學習中碰到困難,就想改學別的容易些的。這樣做將一事無成。這就需要家長的努力教育了,努力讓孩子的興趣長時間地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些對象上。隻有持久而穩定的興趣,才能推動深入鑽研問題,才能經受艱苦的環境考驗,才能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從而獲得係統的科學知識,取得良好的成績。

4.讓孩子體會成功的樂趣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嘲笑孩子的努力。常聽到父母這樣訓斥:“你看你看,又錯了,怎麼那麼笨啊!”“你看人家小紅,都會說英語了,你就會玩”等等。這些脫口而出的批評,顯然出自一片好心,想讓孩子往好處做,但是這種批評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能力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並且這樣的方式,隻能傷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畏懼學習。正確的方式是應該盡量避免嘮嘮叨叨的批評,對孩子的努力給予肯定和承認,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讚賞,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既是對孩子最好的精神獎勵,同時有利於激發孩子下一次的嚐試。父母不要一下子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不要讓孩子經受太多的失敗,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不要斥責、取笑他的失敗,應該始終肯定他的努力,欣賞他的長處,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始終滿懷信心麵對人生的挫折和失敗。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的信號。”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個性特長,首先要發現孩子的興趣。日本教育學家木村久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開始就得到順利發展的話,大多數孩子將成為英才……”當然,要孩子都成為英才是不可能的,但這話卻道出了極早發現孩子興趣的重要性。作為父母,要做孩子的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仔細地觀察孩子,從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中去發現孩子的興趣。對於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要竭力去培養,使它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