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張世君:教出天才小作家的母親(1)(1 / 3)

1、從小訓練孩子學會觀察和思考

張世君認為:訓練孩子平時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學著對它們進行思考,孩子就常常能產生新奇的看法。比如在《國旗、紅領巾、果皮箱》這篇日記裏,蒙蒙寫她到體育中心玩,看到被小朋友又踩又滾的大型充氣玩具上的圖案居然是美國的國旗,心裏想,國旗也能踩嗎?她由此聯想到幾天前在班上王老師一時找不到抹布,用紅領巾擦黑板的事。當時許多同學認為不對,而蒙蒙覺得老師是隨機應變。在回家的路上,她看到垃圾箱上印有美國肯德基老板頭像的廣告,就把三件事情聯係起來思考。國旗、紅領巾、大老板的頭像都有自身的用途,但也可以另做它用。

小孩的觀察常常是不經意的,我們成人以為他們是無所用心的,卻不知他已經把所看到的東西印在腦子裏了。這時,如果他有寫日記的習慣,就會及時把它記下來,如果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事後也就淡忘了。想一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不知經過了多少事情,但是所能記住的又有多少,我們把自己的寶貴經曆都淡忘了。這種體會,是張世君從蒙蒙的日記中所強烈感受到的。

比如女兒蒙蒙跟張世君一起到廣東電視台參加做“女性時空”的節目,她在日記《電視台》中寫:

飯後,我們來到了演播現場,隻見天花板上有無數的像煙囪一樣的燈,把場地照得亮堂堂的。幾個叔叔正在調整攝影機,我心裏好緊張!開始了,讓我奇怪的是,“女性時空”裏麵的主持、編輯和工作人員,竟然全部都是男性!

這裏麵不僅有觀察,還有觀察中的思考,就是:“讓我奇怪的是,’女性時空‘裏麵的主持、編輯和工作人員,竟然全部都是男性!”那沒有說出來的疑問想必是:沒有女性主持人和編輯,還叫什麼“女性時空”呢?想不到一個小孩還發現了“女性時空”的“問題”!

她參觀鬆潘藏族本博教的山巴寺,注意到寺廟裏有珠寶店,又有了疑問,在《山巴寺》中寫:

這個院子左邊是一家珠寶店,右邊是身穿樸素的紅黃佛衣的喇嘛念經的地方,這和珠寶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想,明明是個佛堂,怎麼會有珠寶店?想到這裏,講解的阿姨說道:請到裏麵參觀。我才醒過來,暫時把“?”放在腦裏。

後來參觀完了,她才明白為什麼有珠寶店,她在日記裏麵接著寫:

在佛堂中,阿姨還講了一個故事:創始人病危,他臨死前告訴他的一個弟子,他死後將轉世,你隻要找到一個左手有某字的人,他就是繼承人。他的弟子找了3年,終於在一個農家裏找到了一個3歲的男孩。這個男孩一出生,左手就緊緊握住,沒有張開過,到弟子找到他的時候才張開。男孩的手上就有那個字,他成了活佛。男孩一年就學會了其他弟子14年學的東西,現在,他仍然活著,正在山巴寺的樓上給人開光灌頂。隻要朝拜的人拿沒有戴過的首飾玉佩去見他,他就為你祝福。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佛堂裏有家珠寶店了,隻要你去買,佛主就為你開光。我的“?”變成了“!”。

在這裏,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了,在寫日記中,還學會了留下個小小的伏筆,賣個關子:“暫時把’?’放在腦裏”,到最後才解疑:“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佛堂裏有家珠寶店了,隻要你去買,佛主就為你開光。我的‘?’變成了‘!’”。

當養成這種觀察的習慣後,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再也不會視而不見了。

龍年的大年初一,張世君帶女兒蒙蒙到街上玩,從荔灣公園出來,步行到長壽路地鐵站乘地鐵。沿途經過一條老街,蒙蒙說:“媽媽,你看這條街樓房的門很特別,有三層門。外麵一層是半截的雕花木門,中間一層是橫欄杆門,裏邊一層是大木門。”張世君說:“我也注意到了,是很特別。看來這些都是廣州的老建築了。”蒙蒙又說:“那就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吧。雖然這些房子現在看來很舊了,但是它的窗戶、陽台都很別致,有的還雕了花。旁邊的高樓大廈雖然很雄偉,但是窗戶陽台都很簡單,不雕花。”張世君問:“那說明了什麼呢?”蒙蒙說:“說明時代不同了,房子也建得不一樣了。還說明了,以前住這種房子的人,起碼都是有錢人,比媽媽小時候住紅房子有錢,也比我們沒有搬新房子前有錢,我們住的老房子連陽台都沒有。”張世君笑了,說:“那當然。”張世君感到很欣慰,女兒蒙蒙已經學會觀察了。

2、讓孩子的想像力展開翅膀

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對家長來說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父母的思維跟孩子不一樣,再加上父母肩上的擔子重,有很多事情要去操心,腦子裏早就被各種工作的事,人際關係的事,油鹽柴米的事塞得滿滿的,大人會對啟發孩子的想像力感到沒有心情,很累,很煩,甚至連話都不願意多說。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情和態度去對待孩子,那麼,在很大程度上我們就壓抑了孩子的想像力,這是很可惜的。

人是不可以沒有想像的。人類的進步,科學的發達,很大程度都是建立在想像基礎上的。牛頓發現地球萬有引力,不就是受到一個掉在他頭上的蘋果的啟發嗎?為什麼我們就沒有那麼好的幸運,蘋果沒有掉在我們頭上,恰恰掉在牛頓頭上呢?如果掉在我們頭上,我們不是也可以發現這樣的定律嗎?當然這是笑話,但裏邊卻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蘋果掉在牛頓頭上有作用,掉在別人頭上不僅沒有作用,說不定還被蘋果砸傷。原因就在於牛頓富有想像,他根據蘋果落地而想到了有一種引力在牽引著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