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經曆在艾天的心裏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從此他知道了電的危險性,在利用電給自己生活帶來便利時,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
5、掌握懲罰孩子的藝術
王開敏認為:對孩子,以教育、表揚、鼓勵為主,但也並不排斥必要的懲罰。
因為對某些孩子來說,懲罰是一種不可缺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對遏製孩子不良思想行為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有時甚至是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懲罰不是體罰,不等於棍棒教育,也不可辱罵或侮辱孩子的人格。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錯必改。
對孩子實施懲罰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比如:孩子這次沒有做好某事,罰他重新做,而且要做好;采取感情上的冷淡處理,讓孩子在孤獨中反思悔過,再進行說服教育;暫時“剝奪”孩子最心愛的東西和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間內,限製其某種自由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有一次艾天和同學踢足球,一不小心踢破了學校的玻璃,同學們一哄而散,艾天也跟著同學們跑了。當天晚上艾天鬱鬱不樂,沒有吃晚飯就睡了。王開敏認為兒子病了,卻沒有想到兒子有心事。第二天中午學校老師找到王開敏說艾天打破了玻璃,王開敏一聽火氣就上來了,準備好好“教訓”一下兒子。等晚上兒子回來,王開敏一看悶悶不樂的兒子心又軟了,問:“你是不是有什麼事瞞著我?”艾天一看媽媽淚水一下子湧出來,撲到媽媽懷裏,一邊哭一邊喊:“媽媽,我把學校玻璃打壞了!我不敢跟你說,我憋了兩天了,我好難受!”王開敏隻好安慰兒子。雖然艾天主動認錯了,但王開敏為了讓他牢記教訓,還是讓他寫了一份檢討書,並把賠玻璃的錢,讓艾天交給了老師。
教育專家告誡父母們,懲罰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懲罰必須要有理有據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裏,教訓得心服口服,而不能一味的用暴力“征服”。教訓孩子隻是為了在他犯了較大過錯的時候,進行嚴肅批評的一種方式,是為了徹底杜絕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但是,一般情況下,父母還是不要輕易行使這種“權利”,應以說教為主,但非這樣做不可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錯在了哪裏。
所以王開敏告訴做父母一定要切記:如果你要發脾氣,嚴厲批評他或者懲罰他的時候,你一定要讓他知道他錯在了哪裏,這樣會形成正向反饋,有利於他健康成長。而最忌諱的莫過於“不教而誅”,那樣會傷害他們,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2)懲罰的時間把握
懲罰的時間最好在孩子出現過失後立即進行。拖延了,會失去懲罰的時機,孩子也可能把過失忘記了,孩子往往會“賴賬”,這時的懲罰便不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不可當眾懲罰孩子
特別是當鄰居來告狀時,不要指著孩子,當麵教訓給別人看。
因為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其不滿或反抗情緒。
(4)懲罰的語氣
不要用恫嚇的語氣對孩子講話,比如對孩子說“你再拿人家的東西,我就打死你”,“你再考不好,我就不讓你上學了”這類語言,這會使他們產生恐懼。
(5)懲罰要有原則
最後切記一點,父母懲罰孩子要有一套規矩,不要以自己當時的情緒為轉移。如父母在星期一心情不好,這時孩子犯了點兒錯,就痛打一頓。而在星期五,父母心情愉快,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有給予懲罰。這樣做是教育不好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