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感言:
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每個父母隻有掌握了這門藝術的實質,才有可能利用這種工具促進孩子的成長,從而避免其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懲罰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懲罰的同時,父母應該教會孩子仍然保持陽光心態。
艾天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沮喪地回到家中,在王開敏的詢問下,他委屈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媽媽:
由於他字跡潦草還喜歡亂塗亂抹,老師就罰他要把每個字母再寫100遍。
知道詳情後,王開敏當時麵對兩種選擇,要麼把責任都歸在兒子身上,讓他無條件地接受懲罰,強迫他去把每個字母寫100遍;要麼把責任都推給老師,到學校找老師去“算賬”,告訴老師不能這樣對待孩子。但這兩種選擇都有明顯的負麵後果,如果罰兒子,那麼王開敏擔心他會產生厭學情緒,畢竟讓孩子花上一天的時間抄寫那些拚音字母對一個孩子會是很大的負擔,在潛意識裏孩子會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如果一開始就有厭學的傾向,那麼以後如何去學習呢?同時王開敏又絕對不可能去找老師,雖然老師這樣做並不是非常合理,但他畢竟是出於好心,希望艾天學會認真對待學習,況且如果說是老師的不對,那會影響老師在孩子幼小心中高大、權威的形象,今後就會不聽老師的話,這就會影響到學習教育的正常進行,所以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妥的。
思來想去,王開敏采用了一個“陽奉陰違”的做法,既讓懲罰實施,讓艾天受到教育,又不讓懲罰成為艾天的負擔。王開敏讓艾天接受了懲罰,但是並不讓他一個人去完成。王開敏讓他把每個字母在前麵先寫幾行,中間的由王開敏來代筆寫,最後再讓他收尾。艾天有些擔心怕被老師發現,王開敏就告訴他老師不會真去看這些的。畢竟老師也隻是想糾正艾天的不好習慣。
第二天,艾天把母子倆的“勞動成果”交給了老師,沒有檢查就順利過了關,還被老師評了個“好”。艾天拿著作業本回來給王開敏看,高興得不得了。
從此以後,雖然他仍然屢次受罰,但都不會太放在心上了,因為他已經學會應對這些“懲罰”了。所以,從小學到高中,雖然學業任務很重,但艾天從來沒有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這一點和他對受罰的陽光心態不無關係。
家教名家名言
當孩子和老師之間產生矛盾時,家長要學會在兩難的處境下,采取正確的辦法,既不能讓孩子失去陽光的心態,又不能讓孩子滋生對老師對立的情緒,要幫助孩子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陳鶴琴
一定要讓孩子出門去接觸更多的人,更多的環境,特別是到愉快的環境中去,這有利於克服孩子怕生的心理,使孩子早早就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葉聖陶
既要讓孩子每次都堅持完成一件事情,又要讓孩子從堅持中嚐到甜頭,這樣的效果比單純的說教要強得多,也更容易把收到的成效保持下來。
--陶行知
習慣決定性格,而性格造就命運。所以,每個父母都應從小就注意從細節上打磨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
--孫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