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作者:陸天行
對人類這種地球上的精靈來說,飛翔在很漫長的歲月中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夢想,於是人們便以文字和繪畫釋放自己飛翔的渴望。
人類特有的社會行為創造出了特有的社會生態,而在這個生態中的每一種改變都將觸發一係列彼此關聯的生態的變化與豐富。
在航空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態有著巨大的影響,航空畫這門交叉藝術便是其中之一。談及繪畫,我們可以說出來很多種類,但是由於整體發展水平的相對落後與對社會生態認知的相對單一與局限,很多朋友的腦海中也許並沒有科技繪畫的概念。
繪畫藝術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且利用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並且加入自己的感悟與理解,除了傳遞種人們彼此相通的感受之外,也使人們獲得了視覺與人文的共鳴和享受。繪畫是人們看到的、想到的映射與交流的載體,在此基礎上也就自然具有了商業與產業屬性。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視野中不再隻是“原生態”的田園花鳥,火車、輪船、飛機等等這些人類高科技進步的結晶也便映射到了藝術、文化之中,科技繪畫便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中孕育而出的。
科技繪畫的範疇很廣,從比較容易理解的層麵來說,火車、輪船機械的繪畫便屬於科技繪畫的一種。科技繪畫並不是圖紙與工程圖,而是完全按照嚴格的科學性,遵循嚴謹的技術依托,用繪畫的手法展示其真實性。
科技繪畫是人類進入工業化進程才發展的一門嚴謹藝術,但其中又與其它繪畫藝術一樣,承載著濃厚的美學感悟、人文色彩與浪漫想象的靈性。而航空繪畫藝術便是科技繪畫藝術的一支,是伴隨著人類航空技術進步孕育發展的一門交叉藝術。
航空繪畫的依托
航空畫並不是簡單的“飛機畫”,更不是“畫飛機”。
我們經常說,藝術創作並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用金錢堆出來的,更不是逼出來的,航空畫也是如此。航空畫的創作是用科技、人文、曆史、個人感悟、物質條件等各種因素調合之後“熏”出來的。航空畫是人們把自己視野中的飛行器以及所了解到的這些航空器背後承載的曆史脈絡與故事,經過整合與思考,通過手中的“畫筆”再現出來的一門藝術
當然,這“畫筆”可能是一把油畫刀、一枝水墨畫筆、一段素描碳條,也有可能是 個靈巧的鼠標……航空畫表現的是各種航空器以及雖然隻有百年卻異常豐富的航空曆史中美麗、絢爛、痛苦、憂傷的一瞬間。一幅航空畫既要有唯美的藝術享受,更要具備對航空器真實的再現,同時具有嚴謹的曆史考證,傳遞著一種人文精神的認知與感悟。
航空畫的孕育要有一個嚴謹而又寬鬆、豐富而又個別、程序而又創新、富足而又平衡的整體科學與人文環境,對航空器與航空史以及二者之後的科技社會背景有著相當程度的普及與認知,這樣才能有對航空畫的共識、才能造就航空畫家、才能製造出優秀航空器、才能“熏”出優秀的航空繪畫作品。
航空畫家也是一群與普通藝術家不同的“交叉”藝術家,首先他們要有對航空的摯愛,當然也造就了他們對各種航空器的了解與熟諳,同時也對航空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又加上繪畫的基本功底和藝術修養,當科學嚴謹、自由創意、人文認知與創作技能彼此融合到一個節點時,在他們的手下便展現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航空繪畫作品。
英國的羅伯特·泰勒是著名的航空畫家,他的作品色彩豔麗而高貴,畫麵對比強烈,雖然使用油畫、水彩、素描等傳統技法,但對航空器細節的表現卻非常準確,他的作品堪稱航空畫中的田園浮土繪。在日本,能出現小池繁夫這樣傑出的航空畫家,背後透射的是日本在航空領域雄厚的基礎與曾經的輝煌,以及今天的發展水平。
中國航空畫作家不多,比較著名的是88歲高齡的陳應明老先生。陳老先生出身於越南一個顯赫的華僑家庭,獨特的人文氛圍使陳老自幼喜歡航空近乎癡迷的他終生從事航空事業,在航空畫創作與航空史研究領域終成大家。
航空藝術不排斥CG
筆者曾進入過位於尼羅河西畔近四千年之前的金字塔內部以及帝王穀法老的墓穴,欣賞過歲月蕩滌後至今依然色彩豔麗、畫麵生動的古埃及繪畫,也曾從一個被稱為“巴黎臉上傷疤”的玻璃金字塔進入盧浮宮,目睹了文藝複興巨匠如何用油彩將微笑凝鑄成了永恒……
古埃及人利用礦物與植物作為顏料在石灰岩上勾勒出太陽神的豪美,歐洲人用油彩在亞麻布上堆積天使的羽翼,中國人則用工筆豪楷述說仕女的纖媚,自從人類有了繪畫藝術的那一天,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人們都在尋找著更能表達自己感受的工具與技法來創作繪畫。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二進製這種最樸素的數理法則直接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誕生,並以幾何倍數的速率發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同時也滲入到了藝術領域,數碼航空繪畫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