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趙同時進入人們視線的另一位“股票神童”叫小吳,她16歲時以3000元壓歲錢入市賺取40萬資產的故事已經成為股市中的另一段傳奇。小吳的生活一度像小趙一樣忙碌,一放學就跑回家用錄像機錄下電視上的股票信息,了解大致行情後畫出曲線圖,逐一分析。
正如華爾街一位成功的銀行高級經理戴維·歐文所說:“兒童是天生的投資家。”
但是相比於創造了投資奇跡的小趙和小吳,由於理財教育的普遍缺失,對於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股票”還是一個複雜而神秘的東西。
股票是一種由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用以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它表明股票的持有者對股份公司的部分資本擁有所有權。由於股票包含有經濟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轉讓,所以股票也是一種有價證券。
一般來說,股票的持有者包括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一般的股民就是指以自然人身份從事股票買賣的個人投資者。
股票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同樣具有風險性。股票投資者能否獲得預期的回報,首先取決於企業的贏利情況,利大多分,利小少分,公司破產時則可能血本無歸;其次,股票作為交易對象,就如同商品一樣,有著自己的價格,而股票的價格除了受製於企業的經營狀況之外,還受經濟、政治、社會甚至人為等多種因素影響,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大起大落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所以投資股票存在著較大的風險。然而與此同時,股價可能出現的大幅波動也為投資者獲取高額利潤提供了可能。這也是股票與儲蓄、保險等投資方式明顯的不同之處。
如今,投資股票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投資理財行為,所以應該讓孩子了解一些股票常識,而在孩子表現出對股票的強烈興趣時,家長不妨指導他們試著炒炒股。熟悉對股票的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們知曉的公司股票,比如家用電視、冰箱的出產公司,這些品牌都出現在孩子周邊,他們並不陌生,進而可以陪孩子一起注意所投資公司的相關信息,讓他們知道,哪些信息會促使其股票漲價或跌價,以及對所投資的錢會有何影響等。在潛移默化中,孩子自然就可以學會簡易的股票投資原則,同時也會加深對投資風險的了解,並對投資和公司經營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新加坡一位股市評論家對孩子們的股票投資行為持支持和樂觀的態度。他對幾位與他保持書信聯係的17歲的投資人的評價是“如果這幾位17歲的年輕投資人能夠今天就開始投資,而且又買了那些屬於未來趨勢的強勁公司的股票的話,那麼10年後,也就是未到30歲就可以退休便絕不是夢想而是事實。”
上文提到的“股票神童”小吳將要去美國讀書,她表示,她“相信億萬富翁的夢想將最終在國外實現”。
而國內一位證券業專業人士的想法可能更符合大多數家長的心理,他說,等他6歲的兒子再長大些,他就會把股票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他,讓他透過這支股票股價的波動了解公司是怎樣運作、怎樣營利的,“他會看到股票和自己在共同成長,這確實是一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
學會收藏增值
收藏同以上幾種投資方式相比顯得有些“另類”,但是世界投資專家對許多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後得出結論,最有增值潛力的投資品種是包括錢幣和郵票的收藏。收藏在個人資產增值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因此,要使你的孩子精神、物質雙豐收,收藏無疑是一條最好的途徑。收藏不但可以更好地保存社會財富,使家庭和個人的資產保值增值,更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營造高雅的文化氛圍,使孩子更加了解和珍視自己民族的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