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為什麼會變動
日常消費中經常出現的一個經濟現象就是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會有所變化,比如蔬菜的價格經常有漲有落,旅遊景點門票的價格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有所調整,電子電器類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商品房的價格近年來則持續升高……
為什麼同一類甚至同一種商品的價格會經常不一樣呢?
第一,經濟學中的一條基本原理就是商品的價格受商品的供求關係的影響,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商品的供應量增加而需求量減少時,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反之,當商品的供應量減少而需求量增加時,商品的價格將會上漲。
跟媽媽一起買過菜的孩子肯定有這樣的體會:在夏秋季節收獲青菜的時候,青菜大量上市,供應量充足,市場上1斤青菜的售價隻需5毛錢;而在蔬菜短缺的冬天和春季,1斤青菜可能會賣到1元錢甚至更多。這就是因為商品供應量的變化而引起價格變化的典型例子。
另外,如果趕到逢年過節,人們對青菜等食品的需求量較往常有很大增加,這時青菜的價格也往往隨之上漲。這說明需求量的變化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
第二,同類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競爭表現在:生產同一商品的商品生產者,為使自己的商品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盡量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商品質量,創立名牌產品,同時千方百計地降低物耗,縮短個別勞動時間。這樣,該商品生產者就能獲得名牌效應,以“優質優價”,或以低於市場上同類商品的優惠價格讓利銷售,從而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比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市場上彩電的價格不斷下降,最初購買一台彩電需要幾千元,而現在,人們甚至隻需花不到一千元就能買到一台質量不錯的彩電。這裏邊既存在技術進步、成本降低的因素,也存在彩電生產企業之間為了爭奪市場而降低價格的原因。
第三,國家對商品價格的管理和調控影響商品價格。國家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對商品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這會對商品市場價格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我國,國家已經製定了《價格法》作為價格管理的總的規範。對於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由國家定價,或實行限價,或規定指導價、保護價等,如國家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控製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銷售價格的上漲,從而保護廣大農民的利益,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另外,最近兩三年來,各地商品房價格持續上漲,以致遠遠超出了普通民眾的購買能力。為了抑製房價的過快增長,國家陸續出台了相關政策以調控市場。目前,這些政策對房產價格的影響已經陸續顯現。
第四,政治因素的影響。商品市場對政治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因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二者互為推動。各種政治性事件,如國際國內政治局勢、國際關係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商業組織的建立及有關商業協議的簽訂等,它們的發生常常對某些商品的價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家中有汽車的孩子對這樣的事件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如2003年美國和伊拉克發生戰爭以後,國際原油的價格隨之上升,最終影響到汽油的價格。這就是商品價格受政治因素影響的例子。
第五,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俗稱“人氣”。當大多數消費者對市場抱有樂觀心理時,市場價格便有可能被推高,反之,價格可能下跌。當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消費者對市場預期走勢看漲,則市場價格上升,反之,市場價格則下跌。有時,某些傳聞、謠言也可以造成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心理傾斜。
仍以房地產市場為例。目前,房地產市場價格漲勢如虹,人們普遍認為明天還要漲,於是紛紛跟進。正是由於這種普遍的對房價上漲的心理影響,使得廣大購房者不惜重金為瘋漲的房價繼續擴展利潤空間。
第六,金融貨幣變動的因素。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彙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商品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
商品價格產生變動的原因多種多樣,對這一現象多一些關注和了解,不但能夠讓我們認識規律,指導我們合理消費,而且能從中學到豐富的經濟學知識。
分期付款是怎麼回事
當前,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經常能夠聽見的一個詞就是“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興的付款方式,目的就是讓大家提前擁有目前資金不能擁有的東西。一般說來就是付你想購買商品總價的一部分現金就可以擁有並使用該產品,餘下的資金在限定時間以內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