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附錄:青少年理財教育測試(2 / 3)

10—15分

不能正確地看待金錢。持有付出一定要有報酬的思想,過於注重金錢的等價物概念,希望擁有巨額的財產,卻不懂得財產是死的,觀念才是活的。生活目標不高,基本上是為了享受。目光比較短淺。

測試三

1.你是從什麼時候知道儲蓄的概念的?

A.小時候B.現在C.從來不知道

2.你覺得儲蓄的作用主要在於

A.積攢錢財B.迅速致富C.用處不大

3.你了解多少種儲蓄的方式?

A.幾乎都了解B.了解三種以內C.了解3至6種

4.你儲蓄時是否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

A.是的B.從來沒有C.很少考慮

5.你是否進行過外幣儲蓄?

A.是的B.沒有C.偶爾

6.儲蓄時你是否進行組合儲蓄?

A.是的B.從來沒有C.很少

7.你是否有為上大學而儲蓄的行為?

A.是的B.從來沒有C.偶爾有過

8.你是否在上學期間有過打工的經曆?

A.是的B.從來沒有C.很少

9.打工時你對所得的收入是如何利用的?

A.積攢起來B.很快花光C.花掉一部分

10.你覺得打工是

A.有利於解決財務問題B.浪費時間C.對理財教育作用不大

說明:

選A得3分,選B得1分,選C得2分

分析:

25—30分

有較強的儲蓄觀念,對儲蓄有較多的了解,能夠主動參加儲蓄。在儲蓄時可以熟練地應用最合理的儲蓄方式來參加理財實踐。通過儲蓄,能從中學到相關的原理,並在腦海中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懂得打工對攢錢的意義所在,並積極地參與其中。總之,處在這個分數段的人,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能夠積極地去攢錢。

16—24分

有一些儲蓄觀念,對儲蓄了解不多,偶爾才去儲蓄,即使那樣也是采用最簡單的方式。一般來說沒有想過為上學而參加儲蓄。偶爾也去打工,但攢錢的目的往往並不很明確。如果落入這個分數段,較有用的做法是增加儲蓄的次數,增強儲蓄的欲望,這樣會自然地學到不少東西。同時,應明確打工也是一種攢錢的好方式。

10—15分

缺乏儲蓄觀念,認為儲蓄沒有用處,自己也從來不去或極少把錢存銀行。對其他的儲蓄方式也不屑一顧,從來不想著在平時做一些積累。因此一旦發生意想不到的財務危機,便會束手無策,到那時才會感到後悔。俗話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及時學習儲蓄知識還來得及。因此,如果落在這個分數段。就應在這方麵充充電了。

測試四

1.如果你借了朋友的100元,但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他已忘了,你會怎麼辦?

A.不影響還給他B.既然忘了,就算了吧C.過一段時間再說

2.你覺得節儉是

A.一種美德B.過時的觀念C.可以提倡

3.你是否向慈善機構捐過錢?

A.經常B.從來沒有C.偶爾

4.你參加過社區的義務服務活動嗎?

A.經常B.從來沒有C.偶爾

5.過年的壓歲錢你一般

A.自己處理B.交給父母C.自己留一部分

6.你是否夢想過自己要達到財務目標(比如說一百萬)

A.經常B.從來沒有C.偶爾

7.當你掙錢的計劃出現挫折時,你一般會

A.堅持下去B.放棄C.視情況而定

8.你是否相信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富翁?

A.是的B.那是不可能的C.也許有這麼一天

9.學習或工作中你是否有感到力不從心的時候?

A.從來沒有B.經常有C.偶爾有

10.為了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你一般是

A.很耐心B.總想盡快達到C.有時會失去耐心

說明與分析:

以上10道題分別對應理財道德與素質中的誠實、節儉、助人、服務、獨立性、理想、毅力、自信、心態和忍耐性。如果你在該題中選了A,說明你具備該項特質;如果選了B,則說明你缺乏該項物質,需要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選了C,則說明你暫時缺乏該項特質,隻要適當加以培養,很快可以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