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藕粉湯
用料 枸杞25克,藕粉50克。
製作 先將藕粉加適量水小火煮沸後,再加入枸杞,煮沸後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100克。
蜂蜜桃汁飲
用料 蜂蜜20克,鮮桃1個。
製作 先將鮮桃去皮,去核後壓成汁,再加入蜂蜜和適量溫開水即成。每日1~2次,每次100毫升。
慢性胃炎食療方
紅棗益脾糕
用料 幹薑1克,紅棗30克,雞內金10克,麵粉500克,白糖300克,發麵適量。
製作 幹薑、紅棗、雞內金放入鍋內,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分鍾,去渣留汁。麵粉、白糖、酵母放入盆內,加藥汁,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待麵團發酵後,做成糕坯。將糕坯上籠用武火蒸15分鍾至20分鍾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
山楂核桃茶
用料 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山楂50克。
製作 核桃仁用水浸泡30分鍾,洗淨後,再加少許清水,磨成蓉漿,越細越好,裝入盆內,再加適量的清水稀釋調勻待用(約200克)。山楂用水衝洗幹淨,拍破,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煎熬成汁,去渣留汁約1000克。再將山楂汁倒入鍋內,加白糖攪勻,待溶化後,再將核桃末緩緩倒入鍋內,邊倒邊攪勻,燒至茶微沸,出鍋裝碗即成。代茶飲。
羊肉蘿卜湯
用料 羊肉100克,蘋果150克,豌豆100克,蘿卜300克,香菜、胡椒粉、鹽、醋各少許。
製作 羊肉洗淨,切成六分見方的肉塊,香菜洗淨切成段待用。豌豆、蘋果、羊肉、薑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一小時,再放蘿卜塊煮熟,放鹽、香菜即成。用醋蘸食。
鯽魚糯米粥
用料 鯽魚2條,糯米50克。
製作 將鯽魚去腸雜,與糯米同煮粥食用,早晚餐食用,可常服用。
木瓜米醋湯
用料 木瓜500克,生薑30克,米醋50克。
製作 上述食物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煮成湯。每2天服1劑,每劑分三次服完,可常服食。
急性腸炎食療方
急性腸炎是寶寶的常見病,病因是腸道受細菌、病毒及其他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或飲食不當,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寶寶在患病初期,可用以下食物進行食療。
豆米糊
用料 糯米粉20克,豆漿100毫升。
製作 將豆漿放在鍋中煮沸,然後將糯米粉徐徐下入豆漿中,邊下邊攪,煮至糊狀,加少量白糖即成。
功效 糯米有暖脾胃、止虛寒和止腹瀉的功效。但糯米不易消化,寶寶不宜多吃。
赤小豆湯
用料 赤小豆30克。
製作 將赤小豆研成粉,鍋內放水置火上煮沸,徐徐下入赤小豆粉,邊下邊攪,煮沸數分鍾後加少量白糖即成。
傷食型腹瀉食療方
幼兒腹瀉又稱腹瀉病,是由多種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常見病。此病以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發病率較高,是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針對不同症狀,應選擇不同的食療方。
傷食型腹瀉的特點有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方。
薺菜湯
用料 鮮薺菜30克。
製作 取鮮薺菜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
用料 蘋果1個,食鹽少許。
製作 取蘋果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
蘋果泥
用料 蘋果1~2個。
製作 蘋果洗淨削皮,用湯勺刮成泥服用。
特點 蘋果含有果膠鉍,能吸附毒素和水分,並含有鞣酸,具有收斂作用。
奶粉糊
用料 奶粉、白糖各適量。
製作 把奶粉炒至焦黃,加水及白糖煮成稀糊。每日1~2次,連喂數日。
乳酸奶
用料 鮮牛奶、10%乳酸各適量。
製作 將鮮牛奶煮沸,冷卻,每100毫升牛奶加10%乳酸3~5毫升,每日4~5次,連喂數日。用酸牛奶喂時不能再煮,每次哺乳前,隻裝入奶瓶放在熱水中加溫即可。
功效 適用於傷食型腹瀉。
風寒型腹瀉食療方
此疾病有如下症狀: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可采用以下食療方。
薑茶飲
用料 綠茶、幹薑絲各3克。
製作 取綠茶、幹薑絲,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衝泡,加蓋溫浸10分鍾,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
用料 糯米30克,山藥15克,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
製作 糯米略炒,與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白糖調服。
糖茶
用料 茶葉9克,白糖50克。
製作 取茶葉、白糖,加水500毫升煮沸,待溫後飲用。每日1劑,連喂2~3日。最好白天喂,以免妨礙患兒睡覺。
山藥粥
用料 雞內金1個,淮山藥30克,糯米適量。
製作 糯米、雞內金與淮山藥炒香,研末,每次5克,白糖25克調勻,用米湯或開水溶化後喂,每日2次,連喂3~5日。
濕熱型腹瀉食療方
此疾病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黏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采用以下食療方。
烏梅湯
用料 烏梅10個,紅糖適量。
製作 烏梅加水500毫升煎湯,加紅糖,代茶飲,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
用料 紅棗10個,橘皮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