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言不遜,沒大沒小不尊重父母
現實生活中,有些孩子對家長卻越來越不尊重——小小年紀對家長出言不遜;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同父母說話。比如命令父母說:“把鞋給我拿來。”“我口渴,給我倒杯水!”等。在這種孩子的心目中,自己就是中心,因此從來不會站在別人角度想問題。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一位母親的煩惱:
我兒子今年13歲,不愛學習,最令我傷心的是他不尊重父母,經常因為達不到目的而大吵大鬧,甚至生氣時連爸媽都不叫,一副仇視的樣子。我很寒心。對外人倒是有禮有讓,別人說他挺好的。我該怎麼辦?
現象二:
馨馨今年剛入小學,學習認真,在班裏還是班長呢。不過有一事挺讓父母頭疼,就是在家裏沒大沒小,經常出言不遜。
星期一早晨六點半,媽媽叫馨馨起床,下床時,馨馨對媽媽說:“我的鞋子呢?”媽媽怕女兒遲到,趕緊找。原來鞋子跑進床單裏麵去了,因為床下是空的,鞋子很容易被不小心踢進去了。媽媽趕緊幫馨馨拿出來,還說了一句:“嗬嗬……,鞋子悄悄跑到床底下睡了一夜。”誰知,馨馨非但不說謝謝,反而不高興地說:“我就知道是你放到床底下的”。然後,不理媽媽,揚長而去。媽媽被噎得啞口無言,很惱火。
現象三:
周末,媽媽帶隆隆去參加一個聚會,整個下午,這個5歲的孩子讓媽媽勞神費力。當媽媽和朋友們聊天時,隆隆不斷嚷著要喝蘋果汁,媽媽讓他稍等一會兒,但隆隆一分鍾也不能等待,馬上大喊大叫起來。媽媽輕聲製止他,說:“聽話,你看你這樣多沒禮貌,不要隨便鬧了。”他卻叫喊著讓媽媽“閉嘴”。對隆隆的這種行為媽媽深感吃驚。
事實上,平時在家裏隆隆也會偶爾對媽媽大喊大叫,出言不遜,但在這次在聚會上隆隆的表現,讓媽媽感到事態的嚴重性。
【專家點評】
孩子怎樣會產生不尊重父母,在父母麵前出言不遜的不良行為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對於一些願望,家長大多都會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在親人麵前一般沒有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一切一自我為中心,稍有不順心就會出言不遜,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二是孩子可能受父母的影響,從父母那裏學到了不言不遜“本領”。有些父母認為,在家裏麵不用客氣,因此在家庭成員之間常常用命令的口氣講話。有的父母常在孩子麵前命令保姆等。這些都給孩子造成不良影,教孩子學會了說話沒禮貌
三是不少父母對自己應具有的父母權威態度模棱兩可,同時又急切地想把孩子培養成能獨立思考問題而不盲從的孩子。他們片麵地認為,在家裏對孩子限製太多,會讓孩子今後難以適應社會。於是,在生活中向孩子過多地渲染父母與孩子間的朋友關係,並在孩子麵前隨意抱怨幼兒園老師以及其他一些孩子的長輩,而這些言行其實是在向孩子發出信號:“不尊重權威是可以的”,以至在孩子的心目中也就幾乎沒有了“尊重”這個條目。
孩子必須學會尊重父母,因為與父母的關係會為他日後對所有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礎。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孩子擁有的最初、最重要的社會影響,孩子在這一關係中所經曆的問題與困惑將在他以後的生活中不斷出現。他早期對父母的看法會變成他將來對學校老師、將來的上司、執法者和其他最終將與其一起生活或工作的人的看法的基礎。
一個不尊重家長、無法無天的孩子會錯誤地以為全世界都圍繞著他任性的童話王國旋轉。但是他遲早會從家裏走出來,進入外麵的世界。問題是世界並不是他那軟弱可欺的爸爸媽媽,他會在現實中碰得頭破血流,損失慘重。
【教子有方】
家長如何才能獲得孩子們的尊重呢?
1.讓孩子學會用尊重的語氣說話
有的父母認為,自我表達意識強是一種健康行為,便允許孩子用大哭大鬧的手段來發泄情緒。其實,多數孩子在頂撞了父母後會感到愧疚甚至害怕,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無理行為無動於衷,漸漸地孩子就不再關心自己的行為是否影響到了別人;同時要明確地向孩子表達“應尊重他人”的想法,要跟孩子說:“我不喜歡你用語言去傷害別人”或“應為你說過的傷人的話道歉”等。
2.父母要做到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
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願意聽家長的話。
3.給孩子示範尊重人的方式
父母應讓孩子懂得,表現出感激之情是顯示對他人尊重的一種方式。例如當著孩子的麵,稱讚他的班主任老師主題班會組織得很好;還可以聯合其他父母一起為生病的老師製作問候卡,並讓孩子簽上名。這些小小的表示和認可,向孩子傳達的是:孩子心中的權威人物都在為了孩子努力工作,他們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