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喜歡的未必孩子都接受。有研究表示,寶貝最喜歡的是服裝上的裝飾物,其次是款式和色澤,麵料完全在她們關注之外。有時,家長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4.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家長應該和孩子加強交流溝通,學會換位思考,以取得孩子的認同。隻有在孩子認同的情況下,家長的正確觀念才能為孩子接受。
5.培養孩子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時尚成果
雖然現代生活條件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富裕,都應該幫助孩子樹立這樣一個觀念:“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生活,但是這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而獲得。”
16、不服氣,總愛和父母頂嘴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孩子和家長頂嘴,也有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真是越來越難管,還沒說兩句就頂嘴。”對於,愛頂嘴的孩子,父母應多與孩子溝通,就可以減少衝突的發生,改變孩子頂嘴的不良行為。
【引以為戒】
現象一:
林玲是個愛頂嘴的孩子,在家裏隻要媽媽叫她做點事,她就開始頂嘴:“我為什麼要做得這麼累,不公平!其他小孩子都不用做這麼多事!”媽媽回答:“不許再囉嗦!你並沒有做多少事!你已經11歲了,本來就應該做些家務事了。”“我本來就做太多了!我不想做了,就算你逼我,我也不做!”林玲大聲回答,自顧自地回房間去了。
有一天,媽媽要薑林玲拿垃圾丟出去時,她又開始吵鬧。“為什麼我要做家務事?人家豆豆都不用做!”
“林玲,你實在太愛辯了,我不想再和你辯下去。“媽媽回答,”下次我要你做事的時候,希望你在5秒鍾以內說‘好’,10秒鍾以後開始去做。“
“憑什麼?你從哪裏學來這個餿主意?”林玲不屑地回答。
“如果你照我的話做完,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繼續吵鬧,我會給你更多的工作。聽清楚了嗎?”媽媽繼續說道。
“我不懂!我也不會去做任何事!”林玲大聲頂撞。
“好,你剛為自己賺得了一個工作。”媽媽不溫不火地說,“現在去把客廳掃幹淨,沒掃完不準做其他的事。”被逼急了,林玲開始耍賴。她又叫又跳,一陣風似的跑回房間。
現象二:
房間裏傳來一陣哭聲,“不要!不要!”2歲的安安情緒很激動,一把推開媽媽新買的紫色洋裝。不管媽媽怎麼說,小安安說不穿就是不穿,甚至還把衣服丟到地上。眼看喜宴開席的時間就要到了,媽媽一下子火了起來,直接對安安下了最後通牒:“你要是再胡鬧,我就不帶你去囉!”一聽這話,小安安幹脆一屁股坐在地上,號啕大哭起來。
【專家點評】
一般來說,頂嘴現象的發生有如下幾種情況:
一是無法充分表達,小孩跟大人一樣,都會有自己的意見,而1~3歲的孩子正處於學說話的階段,所以語言能力不足,還不能清晰具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小孩與大人的意見不同時,就會產生頂嘴的狀況。所以我們常會聽到這個階段的孩子動輒說出“不要”或“不好”等話語,甚至伴隨著打人、踢人、哭泣等行為出現。隨著孩子的語言能力日益增強,發生頂嘴、反抗的情況自然就會下降。
二是沒顧及孩子感受,比如孩子正在玩的興頭上,你卻讓他立即停止去睡覺。
三是溺愛的結果,被溺愛的孩子對長輩有恃無恐,語言上產生頂撞就不足為怪了。
四是不滿大人敷衍,許多家長都會因為忙於身邊的事情,常跟孩子說:“等一下哦!媽媽正在忙!你乖乖在旁邊玩一會兒!”甚至隻是“嗯嗯”的敷衍回應。在得不到大人重視的情況下,孩子多少都會感到有些失落。尤其是在不斷經曆敷衍之後,孩子當然難免會哭鬧不休,甚至出現肢體動作以表達不滿,如拳打腳踢、扔東西等。
四是反麵榜樣力量,如果父母經常和家庭其他成員頂嘴,孩子就會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並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