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在學習過程中最易犯的錯誤(2)(1 / 3)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由於學習成績較好或者某方麵有特長而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這種太多的表揚常常會誤導孩子,使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於是就會滋長驕傲情緒。因此,家長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也要掌握一定的“火候”。

家長應盡量少在外人麵前誇獎孩子。小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還很差,看到那麼多人肯定自己,會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真的多麼優秀,從而產生驕傲的情緒;家長應多表揚的某種行為本身,而不是一味地表揚孩子本身。

表揚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不合時宜的表揚隻會讓孩子產生驕傲的情緒,而恰當的表揚則會令其既對自己充滿信心,又踏踏實實地繼續去努力。

4.教孩子學會謙虛

謙虛的美德曆來被稱作“一切美德之冠”。俗話說得好:“越飽滿的穀穗,越是低下自己的頭”;田裏麵,高高揚著自己頭的一定是穗子。當孩子有驕傲的情緒時,家長不妨把他交給那些真正有“本領”的人,讓他們教孩子學會謙虛。

36、愛麵子,不懂不會也不問

有的孩子過於害羞,雖然學習上有許多沒有搞懂的問題,但也不敢問老師;更有的孩子太愛麵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人請教,這是十分有害的。因為日積月累,不懂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使學習的阻力也越來越大,很容易使孩子喪失學習信心和學習興趣。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一位媽媽無奈地說:

我的兒子現在10歲。記得在他幼兒園歲時,非常喜歡問“為什麼”,我們也總是盡可能地回答他的提問,自從上了小學後,他的老師被他問得不耐煩,就以“因為所以”來應付他,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很難聽到他問“為什麼”,就啟發性地向他提問,沒想到,他如法炮製他老師的“因為所以”來應付我們,絲毫不理會和思考我們的提問,現在他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哪怕很重要的,從不肯問別人,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甚至包括家裏人。對此,我說過孩子很多次,但作用不大。這讓我們很苦惱,兒子原來愛動腦愛提問的習慣沒有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現象二:

有一天,柯柯在做作業時直搖頭晃腦的,媽媽很納悶,問柯柯在做什麼,他對媽媽說:“我不懂老師今天教的東西。”

“不懂的話應該馬上問老師啊,你沒問嗎?”

“唉喲……那都丟臉,我才不問”柯柯不以為然地說。

“你會這樣想,媽媽能理解,媽媽小時候也是屬於不敢問老師問題的小孩。”接下來,媽媽給他講了自己一個故事:

媽媽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班上有一個性格開朗、成績也很好的朋友,那個朋友每次下課後就會去找老師,不知道聊什麼聊很久。

“你跟老師在說什麼,聊這麼久?”

媽媽雖然不好意思,但還是問了那個朋友。

“我不是去跟老師聊天,我是問老師我上課時有些聽不懂的地方。”

媽媽當時對那個朋友的話感到訝異,他這麼聰明的人也有不懂的地方啊……

“有不懂的地方應該要馬上搞懂,如果因為一個小問題導致接下來的功課都不會的話,怎麼能提高學習成績呢?”媽媽最後說到。柯柯聽了媽媽的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可是,一到學校,遇到不會的問題,他還是礙於麵子不向老師或成績好的同學請教,時間久了,柯柯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還經常不及格。

【專家點評】

孩子為什麼會有問題也不問,不懂裝懂呢?

我們先來看看中美兩國課堂情況: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美國和中國的課堂可謂大相徑庭。在美國,課堂上非常活躍,這並不是說美國的學生喜歡在課堂談論私事或開玩笑,而是指美國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就會連珠炮似地發問。所以,美國的課堂經常是熱烈地討論、爭辯,議論紛紛,非常熱鬧。當然,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老師經常被問焦頭爛額,應接不暇,甚至無法繼續授課。

中國的課堂就安靜多了,學生們靜靜地聽老師講課,認真地記筆記,但很少向老師提問,教師們為了完成授課內容,隻要學生不提出不懂,就自顧地一路講下去。可是待考試結果一出來,才發現能真正理解老師授課內容的學生往往不多。於是,跟不上進度的學生日漸增加,對功課感興趣的人也會慢慢減少。

可見,教師授課方式是造成孩子不喜歡問題的原因之一。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美國的家庭對不懂又不問的孩子嚴加斥責;而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中國,家長可能首先訓斥孩子:“為什麼不懂?”在這種環境中,我國的孩子當然難以培養不懂立刻就問的習慣。

還有以下幾點也是造成孩子不願意提問的原因:

第一,少年兒童已經有了較強的自尊心,但是他們不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尊,因而將大膽提問和誠實地承認自己不懂看作是“丟臉”。於是他們用不懂裝懂,自欺欺人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第二,孩子不敢說“我不會”與家長有密切的關係。如果家長既能夠耐心熱情地幫助孩子尋求解決難題的辦法,又能引導他們敢於向老師提出自己弄不懂的問題,並說明這樣做的好處,孩子就不會出現前麵所說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