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在學習過程中最易犯的錯誤(6)(2 / 3)

3.讓孩子理解後再記

理解是記憶的基礎,隻有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得久。僅靠死記硬背,不但記憶不會牢固,孩子記起來也會相當困難。因此,當孩子在背文言文、記物理或數學公式等有很強邏輯性的東西時。父母要教孩子做到理解後再記憶,這樣比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地機械記憶,效果要好得多。

4.教孩子利用直觀形象進行記憶

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和研究,小學生擅長於具體形象的記憶。直觀、形象的東西,尤其是視覺映像,容易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當孩子記憶一些抽象的東西時,父母可以指導孩子,使抽象的東西盡可能與具體、形象的東西結合起來,在形象的基礎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結論。

5.教孩子妙用諧音

現在,許多學習材料都很難記憶,在它們之間不易找出有意義的聯係,例如,曆史年代、統計數字等等。如果能夠利用諧音把這些學習材料與某種形象的事物聯係起來,就很利於孩子記憶了。

49、貪玩,不愛做家庭作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上了一天學,孩子一回到家,完全鬆懈下來,不喜歡做作業,總是先看看電視,吃點水果點心,玩一玩,家長一再催促就是不想做作業,即使勉強做了也是草草了事,久而久之不但沒有提高學習成績,還使成績不斷下降。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一位家長說“我的孩子並不笨,接受東西很快,但從小貪玩,老師布置的作業,他回家後不做,光知道玩,看完動畫片,又一直玩到晚上九點多鍾,最後才勉強把作業做完,想讓他多看點書或複習什麼的,都沒時間,真是讓人頭疼。我打過他,罵過他,可就是不管用,該怎麼辦呢?”

現象二:

李女士的兒子豆豆上小學三年級,這孩子很聰明,又懂禮貌,其他方麵也不錯,所以長輩們很喜歡他。但豆豆就是不愛做作業。本來小學低年級的作業並不多,但豆豆就是不愛做。其他孩子最多1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豆豆要花至少2個小時。因為做作業比較慢、磨蹭,豆豆很少有時間玩,更沒少挨爸媽的打罵,經常是流著眼淚做作業。看著兒子整天因為作業而痛苦,李女士是既心疼又著急。

現象三:

下麵是一則新聞報道:

近日,上小學的淘淘突然鬧著不去學校上學了,家長追問原因得知,淘淘是因為沒完成家庭作業怕挨老師批評才不去上學。而和淘淘同一個學校的月月也因晚上做作業一直到第二天淩晨,上課時直犯困從而影響了聽課質量。記者在近期的調查中了解到,許多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表示自己不喜歡做作業,而他們不愛做作業、做作業拖拉的現象讓家長們十分苦惱。

【專家點評】

做作業不僅能幫助孩子鞏固學習過的知識,而且能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計劃安排時間、約束自己和承擔責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願意完成作業,回家以後先想著玩,把作業拖到很晚才完成;還有的孩子喜歡邊寫邊玩,極易受外界的幹擾,非得在家長的不斷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別不願做語文作業,有些女孩子卻不願意做數學作業,不愛動腦筋;有些更嚴重的孩子幹脆就不記得老師留過作業。這些問題讓家長十分頭痛,隻好采取打罵的方式。打罵有時還真見效,但時間長了,孩子被打疲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有些孩子還產生了撒謊、厭學等更嚴重的毛病。

分析孩子不愛寫作業的原因,不難發現:有些孩子在寫作業時感到吃力,是因為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理解不夠,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這些一般是智力問題,可以通過智商檢查來了解孩子的問題。而有些孩子是智力正常,甚至優秀,但注意力不集中,大腦老是處於興奮狀態,所以,上課時不好好聽講,寫作業時坐不下來,很難堅持獨立做完一件事,這就需要進行注意力集中的訓練,來幫助孩子改善大腦中樞神經的調節功能。

有的孩子腦與手的協調性差,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動作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會出現動作磨蹭拖拉,寫字顛倒、計算粗心、寫字出格等問題,往往有這些問題的孩子特別不愛寫字。不愛看書上的字,經常眼酸、頭疼的孩子一般來說是視力發育不良;而聽覺發育不良的孩子則會有教師的話聽而不聞,忘記所留的作業等問題。

上述問題都是孩子學習能力發展不足造成的,有先天和後天的原因,有些並不是孩子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家長要酌情處理,了解孩子究竟是在什麼環節上出了問題,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矯治。

【教子有方】

父母要孩子主動自覺地去做功課真是難過登天。以下是對付這個問題的方法,父母不妨做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