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在學習過程中最易犯的錯誤(6)(1 / 3)

如與孩子探討他感興趣的話題;或就他學習的某些內容提出問題,引導他查找資料、做進一步的思考、尋找答案;或給孩子找一個學習夥伴,讓他們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等。

2.逐步孩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從最小的、最容易實現的目標開始,讓孩子逐步養成有計劃、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如這周隻要求他每天提前預習語文,不一定做很多工作,隻要朗讀一遍課文,在他能夠自覺完成後再逐步深化、細化預習任務。隻要孩子有微小的進步就要表揚他。但這個表揚不要是籠統的“你進步了”,而是針對他今天完成的工作“你提前讀了一課書,真不錯”。

3.不要盲目為孩子增加學習任務

不要在孩子完成了正常的學校學習和作業後,再為孩子增加其他任務,讓他自己決定閑暇時間做什麼。有時,孩子或許正是因為想逃避額外的任務才故意拖遝,而養成了不主動、沒有計劃的毛病。

4.耐心教育孩子

生活中,一些家長常常因孩子不愛學習而斥責和打罵孩子,多數原因是家長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缺乏耐心。他們常常因為孩子不能一下子領會自己的意圖,不愛做功課,就火冒三丈,大聲斥罵,甚至體罰孩子。這種沒有耐心的教育方法,不僅起不到促進孩子努力學習的作用,相反還會使孩子產生自暴自棄和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更會影響親子關係。作為家長,需要有很好的耐心,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耐心地陪孩子玩,耐心地為孩子講道理,耐心地聽孩子說……

48、記憶力差,學的知識總記不住

對於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好的記憶力尤其重要。他們需要依靠記憶來吸取知識和運用知識,並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所學的知識是係統的、逐步漸進的,如果沒有對前麵學過的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其未來的學習就會陷入困境。

【引以為戒】

上小學四年級的樂樂經常向媽媽抱怨:“媽媽,我的《社會》總也背不過,因此老挨老師的批評。又要考試了,看來這一科又要給我拉分了。”

媽媽看了看愁眉苦臉的樂樂,笑著對他說:“別灰心,慢慢來。你在沒上學的時候就能背很多唐詩,我敢為你的記憶能力打保票。隻要你用心記憶,把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全部記住是絕對沒問題的。”

樂樂仔細想了想:“自己小時候的記憶力就很棒,因此還經常被幼兒園老師表揚呢,現在的記憶力也應當是絕對沒問題的。”

可是,現在無論怎麼努力,總是記不住學過的知識,有時候即使記住了一轉眼就忘了。為此,樂樂很煩惱。

【專家點評】

一般來說,人的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一個正常人腦的記憶容量相當於五億本書的知識總量,一個人的一生能儲存一千萬億個信息單位。這種能力,再好的計算機也比不過。一個孩子學習需要記憶的東西,隻是使用了大腦倉庫中極小的一部分而已。

然而,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訴苦:

“我的女兒上小學二年級了,學習很認真,但就是記憶力不好,讓背語文課文、英語單詞等有關記憶的東西都非常費勁。她記不住自己還著急,看她著急的樣子,我比她還急……”

“聽老師說,我們家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就是記憶力差。為了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我們做家長的想盡了辦法,可是成效都不大……”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龍,都希望孩子聰明,有一個好的記憶力。對於孩子而言,學習的最大障礙也莫過於記憶力差。其實,記憶力是可以培養的。正如人們常說的“天才=1%的天賦+99%的後天努力與培養”,孩子的記憶力也是如此。雖然他們在出生時記憶力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個體上的差異,但後天的記憶力培養與訓練卻更為重要。

據史書記載,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小時候記憶能力不強。念書時,背誦的作業總不能順利完成。老師檢查時,他往往丟三落四。當他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之後,加強訓練,抓緊一切時間進行背誦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努力,他終於成為記憶力較強的人,為他以後成為大學問家創造了條件。

【教子有方】

做家長的應該如何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呢?其實,記憶的方法有很多種,家長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將孩子引入記憶方法之門,讓他們知道用有效的記憶方法可以提高記憶力。

1.提高孩子記憶的自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胡德華說:“凡是記憶力強的人,都必須對自己的記憶充滿信心。”然而,有很多孩子在背課文、記公式、記英語單詞之前,先有畏難情緒,擔心記不住,對自己沒有信心。這樣,孩子就在心理上產生了抵禦記憶力的因素,造成精神不集中,總會記不住。

這時,媽媽切忌打擊孩子記憶的信心。如有的家長罵孩子“你什麼都記不住,一點記性也沒有,對你說了也是白說”等,是很不妥當的。在孩子遇到記憶難題時,媽媽一定要耐心幫助孩子,要多給予鼓勵,從小培養孩子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

2.鼓勵孩子用多通道記憶法

隻用視覺或隻用聽覺,孩子們記憶的效果都不是很好,但視覺與聽覺兩種並用。孩子們的記憶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家長要想讓孩子的記憶效果好,就要幫助孩子把所有感覺器官一同調動起來,即采用多通道記憶法。多通道記憶法可以動員大腦的各部位協同合作,來接收和處理信息。用這種方法來學習語文、外語等課程,其效果最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