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親朋好友中有令人羨慕的“大款”,也可以讓孩子與這些人接觸,了解他們創業的艱辛,了解他們的自信心和發展事業的創造精神,而不應隻看到他們“財大氣粗”。當孩子有機會步入高消費場所時,應借機教育孩子,是因為父母、親朋敢於創造,努力拚搏,開拓事業,才有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才有資格去消費。而這一切是需要付出智力和體力的巨大代價的,想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這樣,就可以啟發孩子考慮自己的理想和個人發展方向,不局限在淺層的物質享受和追求上。
61、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節約
一個人如果在花錢上過分小氣會被人稱作是“守財奴”,但是如果一個孩子不懂得節儉,不切實際或者花錢大手大腳,例如什麼貴買什麼,什麼好吃買什麼,是一種值得家長關注和調整的現象。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一次,一個朋友和一位6歲的小男孩及他的父母一塊去逛商店。在玩具櫃台前,小男孩一眼就看中了一款很高檔的玩具,但價錢出奇地貴,居然要六百多元。可是沒想到,媽媽看到兒子喜歡,想都不想就給兒子拿了起來。這個朋友有點驚訝地說:“這麼貴的玩具你們也舍得給他買,這可抵得上我半個月的工資了。”萬萬沒想到的是,小男孩的媽媽說:“隻要兒子喜歡,想要什麼就給他買,反正家裏就這麼一個孩子,花點錢不算什麼。”
在父母的影響下,這個小男孩根本不懂得什麼是節儉,也不知道錢來得不易,反正想要什麼就讓父母買給他,稍有不從,就哭個不停。之後,這個朋友就故意試著問他:“告訴叔叔,你買的這個玩具的錢是從哪兒來的?”沒想到,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說:“從銀行的提款機上來的。”小男孩的回答令這位朋友感到愕然。
現象二:
彤彤生於一個幸福的家庭,爺爺奶奶有勞保,爸爸媽媽有公司,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幸福而充裕。可能是因為家境好,彤彤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什麼好買什麼,什麼是名牌買什麼。花錢從不算計,更別談節約了。彤彤在好朋友單單的生日時,一下子就送了200多塊錢的禮物,嚇的單單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今年彤彤的父母做了虧本生意,一下子把錢都賠進去了。彤彤沒有了以前的零花錢,每天磨著媽媽要,可是媽媽兜裏也沒錢了,急得團團轉。
【專家點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小的時候,過的是窮苦的日子,不能讓孩子再受窮,於是無限度地溺愛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小的時候,還沒有建立起勞動和金錢的關係,自製力和計劃性又比較差,時間一長就不把錢當回事了,於是開始大手大腳的花錢。
孩子從小花錢沒有節製,慢慢地就會習慣於花錢之後的滿足感。其實在孩子的概念中,錢不過就是可以兌換物品的東西,孩子並不了解錢的真正意義和勞動的辛酸。也不容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禁止並不能改變孩子的習慣,隻有慢慢地引導教育,才能給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大部分的父母常常隻懂得給孩子零花錢,卻不大注意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最終出現了一大批花錢大手大腳的孩子。這些孩子根本就體會不到父母掙錢的不易,自然也就不會懂得節約,隻知道自己什麼時間沒錢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好像父母就是搖錢樹。
美國的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讓孩子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他們會讓孩子自己去打工賺錢,讓孩子自己體會到賺錢是多麼難,從而培養孩子的節儉意識和理財觀念,讓他們懂得錢應該花在那些該花的地方,不能隨便亂花。
【教子有方】
如果你的孩子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認識,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媽媽千萬不要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培養出來的。
1.與孩子簽訂零花錢合同
並不是給孩子的零花錢越多,就是越疼愛孩子。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父母可與孩子簽訂零花錢使用合同。如對於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可以在合同中規定,每周隻給孩子兩元錢零用錢,每周一早晨發放,並且規定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發放零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