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在日常飲食、運動中最易犯的錯誤(1)(3 / 3)

其實,除了個別孩子對某種食品有過敏或不耐受以外,孩子挑食與偏食的主要原因在家長。

家長忽視了對孩子正常飲食習慣的培養,或對孩子過於遷就與放任,助長了孩子挑食的壞習慣;有的家長過於嬌慣和遷就孩子,他愛吃什麼就給什麼,允許孩子挑挑揀揀,實際上強化孩子挑食的習慣;有的家長雖然沒有公開地叫孩子不吃這個或那個,但是自己在飯桌上對飯菜挑揀的態度就直接影響了孩子。例如,說魚太腥呀,豆腐淡呀,肉太肥呀等等。這種言行容易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身體過於關注,經常強迫孩子進食某些營養食品,從而引起孩子對這些食物的反感;有的家庭食譜單調,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嚐嚐其他食物,當他碰到從未吃過的食物時,就會產生偏見而拒絕進食。

挑食與偏食不利於身體發育,必需加以糾正。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要改變孩子的壞習慣需要時間與耐心,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培養,而不是簡單命令所能奏效的。

【教子有方】

父母當然希望孩子每頓飯都會乖乖地吃,不挑三揀四,吸收均衡的營養。可是大部分的情況是,孩子喜歡的就多吃一點,不喜歡的就半點不沾。其實大多數孩子在成長期間都會有一些正常的“挑食”行為,如果你的孩子也挑食,父母需要做的是,將合適的飯菜在合適的時間提供給孩子,並采取一定的辦法,讓孩子把這些飯菜高興地吃下去。

1.改善食物味道

如果孩子不吃魚肉,父母要細問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魚肉。如果隻是因為怕魚的腥味或怕魚刺,那麼父母在烹調時,不妨先用薑或其他方法將腥味去除,並細心將魚刺剔除,然後鼓勵孩子試試。這樣,可漸漸減輕孩子對魚肉的厭惡。

2.改善食物形態

有時候,孩子會因為食物的外觀而拒絕進食某些食物。例如雞塊,孩子覺得切成一塊塊的雞塊較難進食,所以不喜歡吃。父母不妨花點心思,將雞塊切小,讓孩子易於進食。

3.家長也不能強製孩子進食

為了孩子能攝入合理均衡的營養,家長往往使盡渾身解數,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弄得又累又急的媽媽火冒三丈,兩個巴掌上去,眼淚汪汪的孩子隻好把飯吃下去了。其實,家長用強製或粗暴的手段逼孩子吃飯,隻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因為不愉快情緒不僅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而且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對立情緒或恐懼心理。從而,這種強製進食更加重了孩子挑食的可能性。

4.用其他食物補充營養

若孩子是因身體不適而不吃某些食物,那麼父母就不應勉強他,而改以其他食物補充營養。例如孩子不愛吃肉類的話,可改以豆腐、豆幹或其他豆類食物來補充所缺乏的鐵質和蛋白質。

5.激發孩子的進食興趣

吃飯之前,父母要積極地向孩子逐一介紹飯菜的營養、口味等,激發孩子對進餐的興趣和好感,引發食欲,並與孩子一起品嚐不同飯菜的味道,觀察食物的顏色,然後一起發表對這頓飯菜的評論。

6.讓孩子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

鼓勵孩子接受各色食物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讓他參與其中。媽媽平常做飯的時候,不應該怕麻煩、怕孩子越幫越忙,應該讓他們參與進來。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從更直接的角度來說,它還會調起孩子的食欲,一點點改變孩子挑食的壞毛病。

66、偏愛甜食,喜歡吃糖沒夠

糖是孩子們普遍喜愛的一種食品,商家也將糖的種類不斷推陳出新,吸引孩子們的眼球。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煙。長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會使人的壽命明顯縮短,並提出了戒糖的口號。

【引以為戒】

小麗幾年8歲,在家裏是獨生女,父母對於她的要求向來是百依百順。小麗從小就非常喜歡吃糖,家中的父母和老人都喜歡給她買各式各樣的糖,雖然她的爸爸媽媽清楚地知道吃糖過多對牙齒很不好,可是對寶貝女兒的要求卻不忍拒絕,尤其是一看到小麗因為不能吃糖而嘟起的小嘴時,爸爸媽媽也就不再堅持了。如此一來,小麗便養成了她隨時吃糖的習慣。有時候親友們來看望時也帶上各種高級糖果,大家覺得小孩子吃點糖沒什麼壞處,有助於長身體。

可是小麗因為長期吃糖,形成了齲齒,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身體出現了亞健康狀態,不但缺乏多種維生素,體重也成了問題,總是減不下來,家裏人很發愁。對於小麗的近視,醫生也說跟她長期進食甜品有一定的關係。

【專家點評】

像小麗這樣從小就愛吃糖的孩子很多。糖不僅是一種佐餐的調味品,更是人體的三大營養源之一。糖在人體內經過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並被吸收利用,能夠產生熱量、維護生理機能、恢複體力、解除疲勞、給大腦提供動力,但是吃糖過多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