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在日常飲食、運動中最易犯的錯誤(1)(2 / 3)

一是影響正常食欲。經常吃零食的人,肚子裏不饑不飽,在吃正餐時不想進食,影響正餐食物的攝入量,減少了人體對食物中必需營養素的吸收,造成營養缺乏。

二是營養單調。常吃零食的人,大多隻吃一、兩種食品,如瓜子、糖果之類,所含營養成分的品種有限,加之正餐不好好吃,很容易使機體缺乏某些營養素,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營養不良。所以,經常吃零食的人會因進食單調而出現營養不良的疾病。

三是造成胃腸疲勞。如果養成吃零食的習慣,不停地含著、嚼著各種零食,食物就會不規則地進入胃腸,使胃腸得不到休息,導致疲勞,胃腸分泌的消化液也得不到充分的調節,消化液在不斷地分泌,到了吃正餐時,消化液反而不足,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腸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此外,孩子喜愛的零食,大多是既沒營養,又會給他們帶來額外的油、鹽、糖及熱量的,如薯片、巧克力等。這些食物,多吃無益,而且還會令孩子容易發胖,因此可免則免。

【教子有方】

常吃零食會造成營養攝人的不足,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機體抵抗力的下降。經常吃零食的孩子,飲食缺乏規律,消化係統不能形成定時進食的條件反射,腸胃對饑餓也無太明顯感受,於是造成食欲不振。

在生活中,其實父母不用禁止孩子吃零食,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適可而止,吃點零食還是無妨的。

1.與孩子訂個協定

若父母擔心孩子在不適當的時候吃零食,可以跟孩子商量,協定在飯前絕對不可吃零食,要等到飯後才可品嚐。若父母擔心孩子胡亂進食一些沒有營養價值的零食,那父母不妨做主導,親自為孩子搭配餐盒內的食物,如半份三明治配少許巧克力,中間不妨給孩子吃點冰淇淋。

2.控製零食分量

父母也經曆過孩提時代,應該明白美味可口的零食對小孩子真的有著無窮的吸引力。假若強硬地不準孩子吃零食,似乎過於嚴厲。其實隻要控製孩子吃零食的時間,並把零食分量減少,讓孩子有機會吃又不致過量,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3.注意時間的安排

一般來說,孩子的最佳零食時間應該安排在兩餐之間,如上午九十點和下午三四點。上午的零食應該以高能量為主,如餅幹、蛋糕等,但量不宜過大;而下午的零食大多安排在午睡後,可以先喝一杯白開水,零食以水果為主。晚飯後不宜再吃零食,如果想給孩子補充營養,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牛奶,不僅能補充營養,還能幫助孩子睡眠。

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孩子在看電視時不宜吃零食。看電視時吃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吃完麵前的一大堆零食,過多的零食會直接導致攝入的能量過多,引起小兒肥胖。

65、吃飯挑食,隻吃自己喜歡吃的食品

“我不要吃胡蘿卜,太難吃了!”“怎麼又是青菜,我不吃了!”如今,孩子挑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能夠每頓飯都乖乖地吃,不挑三揀四的孩子很少。大部分孩子平時看著挺可愛的,可一到吃飯的時候,什麼毛病都來了。青菜不吃、魚不吃,這個鹹的不吃,那個辣的不吃。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佳佳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兒,很乖巧,也很聰明。但是吃飯卻很挑剔,蔬菜不吃,魚肉不吃,偏偏喜歡吃米飯泡水加鹹菜。不管全家人怎樣教育和開導,佳佳就是不聽,全家人對此也無計可施。

佳佳是家裏的獨生女,與姑姑和舅舅家的幾個孩子相比,佳佳顯得又黑又瘦小。醫生說她的血色素太低了,主要是偏食的原因,如果這個習慣不改正的話,很難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家人都很著急,奶奶說:“這孩子,我是因為小時候家裏窮,吃不起魚肉,所以才吃水泡飯就點鹹菜湊合湊合,這麼多年來已經習慣了。佳佳這麼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多吃些蔬菜和魚肉怎麼能行呢?”

現象二:

媽媽經常指責亮亮:“你這孩子也太饞了,每次做你愛吃的魚呀、肉呀,你就會不停地吃,甚至比大人吃的都多。可是每次做青菜,你一口都不吃,再這樣下去,你會越來越不健康,你現在這麼胖就是不健康的表現。”但不管媽媽怎麼說,亮亮照樣還是我行我素,喜歡吃的東西就盡情地吃。而不喜歡吃的東西看都不看一眼。

【專家點評】

營養學家研究表明,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素,然而,自然界中沒有任何一種天然食物含有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每種食物總是或多或少缺乏一種或幾種營養素,如瘦肉、奶、蛋、禽、魚都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但它們缺乏維生素C;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卻幾乎不含蛋白質。因此,孩子的膳食必須多種多樣,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可見,挑食與偏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對於孩子的挑食。不少父母都焦急萬分,一籌莫展。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形成怪僻的飲食習慣,隻吃某幾種食物,而拒食許多公認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呢?是這些食物不好吃,還是孩子天生就要偏食與挑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