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在日常飲食、運動中最易犯的錯誤(3)(1 / 3)

糾正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的壞習慣,關鍵還在於大人,因為當父母的本身也從小養成了這個壞習慣,要糾正也很困難,雖然一早已跟孩子訂下了規矩,但到頭來,可能自己又會心癢癢地想打開電視機。因此,父母自己一定要堅持到底。其實,一家人在吃飯期間,不妨播放一點柔和的輕音樂,這比吃飯時看電視更有利於身體健康。

70、不注意吃飯姿勢,邊吃邊玩

很多孩子在進食過程中,要麼玩玩具,要麼看電視,要麼跑來跑去,總之不能坐好專心進食。邊吃邊玩一旦形成這種習慣,對孩子健康極為有害。因此家長要培養孩子動眼看食物,動手學吃飯,動嘴慢慢嚼的習慣,使其達到全身心參與進食。

【引以為戒】

現象一:

阿勇今年5歲,他勇敢而聰明,十分招人喜歡,可阿勇有一個吃飯拖拉的毛病。他吃飯時喜歡吃一口就玩好一陣子,才再吃下一口。媽媽不得不每次守在他身邊,訓斥他,要求他把剩下的飯吃完。阿勇對於媽媽的訓斥,似乎不以為然,依然慢騰騰的。

媽媽經常為此傷透了腦筋,不明白阿勇為何幹別的事情,風風火火,而一吃飯,卻慢騰騰的。

現象二:

一位媽媽煩惱地說:我家孩子,從她第一天開始吃就養成了邊吃邊玩的習慣,直到現在雖然自己會動手吃飯了,但她不吃自己碗裏的飯,總惦記媽媽碗裏的飯,吃飯時弄的哪都是飯,有時一頓飯要吃個一個多小時,大人在後麵追著哄著她吃,有時含在嘴裏不往下咽,而且她還不太愛吃肉,看見別人的孩子又能吃肉又能吃魚。我真愁啊,這樣營養能跟的上嗎?

【專家點評】

孩子的天性是愛玩,在玩的時候,他能體驗樂趣,也能發展智力。如果孩子偶爾會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也算正常;如果孩子每一頓飯都是這樣,那就肯定有原因,需要家長去正確處理了,因為孩子吃飯時邊吃邊玩會帶來很多隱患。

第一,會造成消化係統和神經係統的混亂,甚至病變。如果小孩吃飯時玩玩具,走走跑跑,看電視,做遊戲,都會刺激神經興奮,而大腦神經的視覺、聽覺、觸覺的活動也需要供給很多血液,這樣就會造成消化係統上對供血不中,入而入之就會引起胃腸道疾病,而大腦也會因血液供應不足,出現缺氧,引起疲勞。

第二,影響心理發育。若是孩子從小養成一心兩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習慣,在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孩子從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過程就要延緩,甚至到了小學讀書時,還不能集中注意,專心地聽教師講課。

第三,不利於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影響小孩社會化的進程。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進餐家規,有利於小孩良好的飲食習慣的養成,也有助於仿後進入托兒所、幼兒園適應集體往活,否則不僅影響小孩的身體健康,還會使他適應社會化的集體生活發生困難。

孩子吃飯時不專心,喜歡邊吃邊玩是有原因的:

孩子邊吃飯邊玩耍,往往起因於孩子生病或食物不合口味以及成人引導不當,或在剛開始學習獨自吃飯之際,大人為了讓孩子多吃一點飯,就采用玩具吸引或做遊戲的方式使孩子增加飲食量,當孩子高興時就塞進幾勺飯菜。

孩子邊吃飯邊玩耍也可能受家長的影響,有些大人在家裏吃飯時邊聊天邊吃飯,一頓飯吃半天,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邊吃邊玩,並且認為:媽媽總是嘮叨:快點、快點。她就知道一個勁兒地催我,爸爸不也是邊看報紙或者邊看電視,還有時邊喝酒,邊聊著天吃飯嗎?大人可以,為什麼我就不可以呢?

總之,孩子的進食過程是一個複雜的行為,受到生理、心理和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並與家長自身的素質、觀點、行為有著特別密切的關係。因而,對待孩子的進食問題和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能怕麻煩,草率從事,也不能因為孩子小,聽之任之。不良習慣養成後,要糾正比培養好習慣更困難。

【教子有方】

小孩子的自製能力差,玩起來很容易失控,尤其玩得興高采烈時,很難讓他們一下子平靜下來。若是讓孩子在玩耍後馬上坐下來吃飯,就更難了。孩子會覺得玩耍時間還未完畢,隻是玩耍的場地移師到飯桌上去罷了。

1.了解清楚原因

家長要了解孩子是喜歡吃飯慢一點還是因為不想吃。如果是前者,家長們吃飯的速度要與孩子一起調整,其實吃飯太快也不利於消化。如是後者,家長也要找找原因,是零食吃多了還是口味不對?

2.玩耍後要有充足的時間安定下來

在飯前的空閑時間跟孩子玩耍,這的確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但成年人一定要做主導,知分寸。記得飯前的玩耍並不能過火,!最理想的是,玩耍後讓孩子休息半小時至45分鍾,讓他們去洗手間梳洗一下,喝點水。同時,也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平靜下來。當身體及心理狀態都準備好了,自然可以專心品嚐媽媽的美食了。

2.訂立家庭規則

規則內容可以有:吃飯的時間是多長,時間到了,碗筷要收;吃飯以外的時間不能吃其他主食;什麼時候不允許吃零食。把家庭規則告訴孩子。家長和孩子都需要遵守規則。時間到了,孩子沒有吃完,也不要管他,讓他承擔行為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