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在日常飲食、運動中最易犯的錯誤(3)(2 / 3)

3.不要過多責備

在責備中,孩子對自己的印象和認識就固定下來了,他會認為“我是一個吃飯拖拉的孩子”。家長可以把責備換成鼓勵,比如說:“寶寶是個男子漢了,媽媽相信你是遵守規則的好孩子,是可以對自己身體負責的。”

4.要孩子學習餐桌禮儀

父母有責任跟孩子講解吃飯時應有的規矩和禮儀,讓他們明白這是吃飯的地方,不可以在這裏玩,而且要他們明白“吃飯時吃,遊戲時遊戲”的道理。若孩子沒好好地遵守規矩,父母便應做出處罰,讓他們知道你們是不喜歡這些行為的。

71、狼吞虎咽,看到心愛的食物就忘形

孩子看到自己心愛的食物就會忘形,心裏隻想著:“這是多麼美味的東西啊!我要趕快把它吃掉。”然後他們就會連嚼也不嚼,幹脆大口大口地全吞進肚子裏去。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對身體隻有害處沒有好處。

【引以為戒】

一天,小偉感到胃部有些不舒服,媽媽帶他就到醫院去檢查。讓人不解的是,平時注意飲食,並按時進餐的小偉被診斷為慢性胃病。

小偉好奇地問醫生,自己按時進食為什麼還會得胃病呢?醫生向他解釋:除了無規律飲食外,進食時速度過快,對食物還未完全咀嚼就咽下去也是患有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是,小偉想起了自己平時吃東西的情景:

爸爸:孩子們,你們知道爸爸買了些什麼東西回來嗎?

媽媽:你這個長不大的孩子,又買了些什麼沒營養的東西回來給孩子吃?

爸爸:怎麼沒營養?是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的……冰淇淋。

小偉:什麼?冰淇淋?好呀!今天有冰淇淋吃。

爸爸: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吃冰淇淋了。今天超市促銷,這是我們全家都愛吃的牌子,還有你最愛吃的芒果味,除了有折扣外,還買四送一,真的十分便宜。

小偉:買四送一,也就是說現在有五杯……

爸爸:小偉,你在想什麼?快過來吃冰淇淋,這是你喜歡吃的巧克力味的。

(小偉接過冰淇淋,二話不說,一大匙一大匙地放進嘴裏,把嘴巴塞得滿滿的,還差點兒漏出來了。)

小偉:爸爸,我吃完了,可以再來一杯嗎?

爸爸:這麼快?我隻吃了兩口……

【專家點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吃飯時有狼吞虎咽的習慣。孩子狼吞虎咽,除了食物美味外,也有部分原因是想多吃一點。眼見每人各取一份後,還有剩餘的,於是就想快快地吞下去,然後再多要一份。

狼吞虎咽的飲食習慣對人體健康是無益的。這是因為:

首先,許多食物尚未切碎即入腹中,無形中增加了腸胃的負擔。

其次,未經認真咀嚼,口腔中的澱粉酚與食物不能夠充分攪拌,食物中的澱粉沒有達到初步水解就被送人胃中。而人的胃裏麵缺乏一澱粉酶,不能使其水解,從而又加重了十二指腸和小腸的負擔。

第三,未經仔細咀嚼的食物,由於沒有得到初步水解成為麥芽糖和葡萄糖,風味欠佳。第四,狼吞虎咽時,顧不得餐桌上各種飯菜的合理搭配,在匆匆吃罷之後,往往會有“食不甘味”之感。

所以,如果孩子想遠離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就要勤動上下頜,把食物在嘴裏多嚼幾下,吞咽不能太快。如果一口飯能嚼50下,嚼到沒東西可吞咽的地步,胃腸道疾病就不會光顧你。

一般來說,孩子的進餐時間每頓飯最好不要少於20分鍾。進餐過快,會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僅加重胃腸的消化負擔,降低食物營養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無法激起孩子們對飲食的興趣。進餐過快,還容易導致飲食過量,造成肥胖。

另外,父母在進餐時間批評和指責孩子,往往會使孩子精神緊張,已經興奮起來的消化腺也會受到抑製,使味覺神經係統的敏感度降低,消化液分泌大大減少,食欲降低,食物難以充分消化、吸收,造成消化不良,甚至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一係列消化功能紊亂的症狀。久而久之,很容易患上胃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

【教子有方】

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讓食物經過初步的消化後再進入食道、腸胃。作為父母,如何幫讓孩子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呢?

1.給孩子安排出合理充足的進食時間

父母在平時生活中,要合理安排進食時間,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來進餐。比如準備早餐時間要盡量提前,不要等孩子快出門上學時才安排他進餐,否則,孩子肯定匆忙吃完以免遲到。

2.父母示範慢慢咀嚼

如果孩子是因為覺得食物美味而狼吞虎咽的話,父母應先告訴他這是十分沒有禮貌的,其次就是教導孩子享受食物的真趣在於細細品嚐。父母可向孩子示範,要孩子慢慢品嚐美食,再和剛才狼吞虎咽地吃比較一下。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領略個中道理,體會出還是細嚼慢咽更能品出食物的美味。

3.要教會孩子合理安排時間

為了進餐時間科學,要教會孩子合理安排時間,尤其是早晨起床後要學會統籌安排,或者在晚上入睡前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的物品,這樣可以爭取時間,使吃飯時間更充裕。晚飯時間要盡可能安排合理,不要讓孩子吃得太急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