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在日常飲食、運動中最易犯的錯誤(4)(2 / 3)

4.家長應該做出好的榜樣

父母以身作則,父母要為孩子作出好的榜樣,吸煙者最好戒煙,不能戒煙者最好不要在家吸煙,不要把香煙到處放。

74、嫉妒心強,別人比自己優秀心裏就不舒服

嫉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是家長不容回避的問題,嫉妒心太強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產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製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六一”兒童節那天,苗苗的媽媽給女兒和侄子各準備了一個小禮包。苗苗看了看手上的黃色禮包,又看了看小弟弟手中的紫色禮包,突然大哭起來,撲上去就搶小弟弟的禮包,還把手上的禮包摔到了地上。媽媽告訴苗苗她和弟弟的禮物是一樣的,媽媽把兩包禮物當著苗苗的麵拆開,原來這一黃一紫的兩包禮物,裏麵是一模一樣的兩盒瑞士糖。苗苗這才破涕為笑。

還有一次,苗苗明明有一套童話叢書,她的同學羅明沒買到向她借,她馬上說,自己也沒買到。苗苗的媽媽問她為何要說謊。苗苗毫無愧色地說:“他們什麼都比我強。羅明的爸爸比我爸爸的錢多,她家比咱家大,教唱歌、體操和數學的老師都更喜歡她。我不想讓她趕上我!”

其實,苗苗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三歲時,小堂姐有了一架鋼琴,而苗苗隻有一架電子琴,苗苗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和父母一起到伯伯家做客,她竟發泄般地亂彈一氣,還說要發明一種小機器蟲,讓它鑽到鋼琴的肚子裏去,把小姐姐的鋼琴咬壞。當時所有的大人都沒有當回事,父母也忽略了苗苗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現象二:

蓓蓓現在上幼兒園中班,她是一個漂亮活潑,聰明伶俐的女孩,深受老師的喜愛。老師見她聰明,做什麼事都愛請她幫忙,她也能做得很好,因此老師常表揚她。可最近蓓蓓情緒有些低落,媽媽發現她有時回家小嘴嘟得高高得,也不像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在媽媽的追問下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前幾天幼兒園老師表揚別的孩子,沒有表揚到她,所以她才生悶氣。

媽媽還發現每次去表弟家,如果媽媽抱抱表弟或親親表弟,蓓蓓就又哭又喊,“不要!不要!”並且對表弟表現出很強的敵意,甚至要打表弟,她這種過激的行為,使媽媽很難堪。

【專家點評】

科學證明,嫉妒作為一種心理活動產生是很早的。有人做過實驗,15個月的孩子,如果媽媽當著他的麵抱別的孩子,他就會有所反應,非要讓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並緊緊摟住媽媽,好像在說:“這是我的媽媽,不是你的。”

生活中,很多種情況都能使孩子產生嫉妒。比如:家裏來了別的小朋友,媽媽誇讚幾句或表示親呢些,自家的孩子就會嫉妒,對外來的小朋友來取不友好的態度;如果別的小朋友有什麼好玩的玩具,自己沒有,心裏就會不好受;兩個孩子玩遊戲本來好好的,一個孩子看別人搭積木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卻怎麼也搭不好,他很著急,索性把兩個人的積木全都推了,“我搭不好,你也別想搭成!”……這樣的例子很多,可見嫉妒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反應。

“嫉妒是一種破壞性因素,它對孩子各方麵的健康成長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兒童長期處於嫉妒這種消極不良的心理體驗之中,情緒上便會產生壓抑感,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器官功能減弱,機體協調出現障礙。而這種障礙又會加劇不良的心理體驗,使兒童產生諸如憂愁、懷疑、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損傷。

此外,嫉妒還會影響孩子對事物進行正確客觀的認識,容易使孩子產生偏見,產生怨天尤人的思想,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正常交往,最終抑製孩子社會性的發展。

【教子有方】

嫉妒也不完全是件壞事,隻要加以適當引導,把這種心理以正當的方式表現出來,就可以使之成為孩子向上、進步的動力。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1.家長態度要正確

有嫉妒心是孩子心理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家長要處之泰然,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覺得好玩而忽視了引導。有的家長在最初發現孩子的有嫉妒他人的行為時,第一反應往往是開心,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心眼了,甚至覺得值得炫耀。其實這是一種誤區。雖然孩子的確是長了心眼,明白別人跟自己爸爸媽媽親近可能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實際上這種反應方式卻是消極的,需要家長加以引導。

2.弄清原因對症下藥

孩子的嫉妒行為可能出於不同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根據當時的情景分析孩子嫉妒的原因,然後給予針對性的安撫、引導甚至教育。比如,如果孩子因為擔心父母會把自己的愛轉移到別人身上而嫉妒其他跟家長親近的小朋友,家長就可以一邊安撫她一邊告訴她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愛他,但愛他不等於不能對其他小朋友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