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易犯的錯誤(4)(2 / 3)

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帶著外出了,能獨立到商場、活動場所了。可是,他們畢竟還是未成年人,他們還身單力薄,思想比較單純幼稚,缺乏判斷能力、行為控製能力、抗拒侵害能力,對社會生活的複雜性認識不足,遇事對美醜、善惡、真假,不能很好地作出判斷;遇到危險或侵害缺少社會生活經驗,缺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因此,父母不僅應有保護孩子的意識,還應教給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

【教子有方】

作為家長不但應該熟練掌握常用的報警、急救方法,還應該教會孩子正確使用這些方法和注意事項。

1.教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教育孩子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逆行,不搶行,不闖紅燈,不騎快車,不與同學比賽,不拉手搭肩,經常檢查車閘靈不靈,不騎車帶人。要以實際事例說明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危害。

2.教孩子注意運動安全

教育孩子在體育活動中注意安全。要按老師要求,做好準備活動,進行單杠、雙杠、高低杠、木馬、吊環等運動,一定要有人保護,不能單獨做有危險的動作。擲鉛球、手榴彈躲開危險區域。遊泳時量力而行,不要逞強,學會遊泳再進深水。跳水要有人指導,不能盲目胡來。

3.讓孩子牢記遇事撥打“110”

“110”是警方為了更及時地打擊犯罪而設立的報警服務台,全天候接受公民的報警求助。打“110”是最快捷的一種報警方式。撥號後報告主要內容:發現、發生案件的時間、地點,現場的原始狀態,有無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員的人數、特點、作案工具、車輛情況(顏色、車型、牌號等)、攜帶物品和逃跑的方向等等。打“110”報警時還要講清你所在的位置、使用的電話號碼、聯係方式。

特別應注意的是: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得在沒出事的情況下因為好奇或好玩而隨意撥打上述幾個特別重要號碼或虛假報案,否則是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

4.教育孩子識別騙子的騙術,不受騙上當

現在,社會上有一些不法分子專門騙孩子的錢,甚至誘惑孩子走歪門邪道。有的騙子誘惑孩子賭博,有的以賒賬的方式賣給孩子吃的東西和玩具,有的組織孩子去撿廢品掙錢,有的向孩子兜售搖頭丸、迷幻藥等毒品……家長要給孩子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告訴他這些壞人、騙子的真實麵目,遇到這類事,一定動腦子想一想,絕不盲從;回家以後要跟家長說清楚,還要跟老師彙報。

5.其他注意事項

教育孩子上學下學、外出辦事盡量走大路,少走僻靜小路。如走僻靜小路,最好結伴而行。如遇壞人打劫,盡快避開,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時大聲呼救。

92、癡迷電視,一有時間就抱著電視看

孩子愛看電視,並無可厚非,因為看電視並非一無是處。但是如果孩子對電視達到了迷戀的程度,一有時間就抱著電視看,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問題就嚴重了。

【引以為戒】

現象一:

東東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是個懂事愛學習的孩子,但最近成績不斷下滑。爸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沒發現東東有什麼異常的地方,每天爸爸送他到學校,他都乖乖地去上課了。

可是,一天老師打電話給東東爸爸,問東東怎麼三天沒來上課?是不是生病了?

爸爸感到莫名其妙,心想不會啊,他每天都看著兒子進校門上課去了,怎麼會沒有去上課呢。在爸爸一再追問下,東東承認,他每天乖乖跟爸爸進了校園,見爸爸走遠後馬上溜回家放錄像,看連續劇《雍正王朝》。東東還說,不看完他心裏不舒服,即使去上課也聽不不進去,腦子裏全是電視畫麵。

現象二:

有一位母親說,她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書包一丟,就坐在電視機前,非把愛看的動畫片、連續劇都看完了才寫作業。大人非常著急,又打又罵又講道理。該用的辦法全用了,一概不管用。孩子嘴上說這個連續劇看完了就不看了,結果這個完了下個又開始了。母親說最怕孩子哭鬧,一哭就“驚天動地”,聽得心慌意亂。她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外麵說的“電視病”。

【專家點評】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看電視,對電視癡迷的也不在少數。那麼電視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孩子如此迷戀,以致於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電視節目多以畫麵為主,直觀、形象、變化多端,色彩斑斕,這些特點很能迎合兒童心理,使得孩子像喜歡玩具一樣喜歡電視。

電視是孩子的“降壓器”。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生活單調,電視能給他們帶來輕鬆愉悅的心情。因為看電視時,沒有任何壓力,也不用動腦筋,身心處於非常放鬆的狀態。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沒有玩伴。孤獨的孩子隻得請求父母的陪伴,可是多數父母不能時常滿足孩子,隻好把孩子推向電視。不管多愛動的孩子,隻要有電視看,就會變得老老實實。於是,電視成了孩子的玩伴和保姆,也替代了獨生子女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