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讓他準備一個錯題本。其實,隻要對“粗心”問題進行詳細地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製。
3.少自責,多鼓勵
遇到孩子粗心的問題,很多家長要麼抱怨、要麼批評,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掉馬虎的毛病,可能還會產生負麵影響。此外,麵對孩子的粗心,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麵標簽。“你真是屢教不改”、“你就是一個‘小馬虎蟲’,我看你這粗心的毛病是真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自己也會喪失信心。
如果父母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點,並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
4.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是在平時生活中逐漸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家常便飯”。
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等好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裏,自己保管。這樣的話,學習、生活、都整齊有序地進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毛病當然就不會有了。
5.向孩子請教,使孩子有成就感
孩子做事粗心馬虎多是因為感到做事、學習沒有意思。為了讓孩子覺得他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有時故意向女兒請教,也是一個培養孩子細心的好方法。在生活中,向孩子請教的機會很多,比如:“同事家一個和你同年級的孩子今天問媽媽一個題目,但媽媽怎麼也做不出來,你能教教媽媽嗎”如此請教,孩子有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責任心,做事、學習必然會更加努力、細心。
91、自我保護意識過弱,容易輕信他人
孩子容易受到傷害,有時看似一種偶然,但實際上是一種必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一條是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差。他們覺得自己大了,不再需要父母帶著外出了,能獨立到商場、活動場所了。可是,別看他們的身體發育已接近成年人,但自我保護意識往往弱,因此容易受到傷害。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下麵是一則新聞報道:
2000年11月18日淩晨,北京12歲的少女馬曼家途中,不幸被歹徒殺害。警方經過縝密偵察,終於將殘害馬曼的犯罪嫌疑人,北京公交公司職工龐德祿捉拿歸案。據龐德祿交代,18日淩晨,他發現觀看流星雨的馬曼及其堂弟,頓起歹意,自稱警察,以檢查馬曼及其堂弟的學生證為由,令其堂弟回家取學生證(此地距離馬曼家僅約300米)。爾後,要馬曼隨他去派出所。龐德祿將馬曼騙至一公司內隱蔽處,用木棍將馬曼擊昏,對其實施強暴,後見馬曼已氣絕身亡,就掩藏屍體後逃跑。
這個消息被新聞媒介披露後,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人們對慘無人道殘殺少女的歹徒,表示極大的憤慨。悲憤之餘,在人們頭腦裏,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當今社會如何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現象二:
放學後,歐東和同學蘇芸一起來到公交車站候車,才等了一會兒,朝蘇芸家方向的那趟公交車就來了。蘇芸對歐東說:“歐東,別忘了明天的球賽,我們明天早點到學校做準備活動。”蘇芸說完,便上車走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對話恰巧被旁邊一個別有用心的人聽到了,他記住了歐東的名字。
歐東見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車還未到,便從書包裏拿出一本《哈利·波特》。正準備看時,自己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歐東,你在看什麼書啊?”歐東回頭見一陌生中年男子笑眯眯地站在自己身後。
“叔叔,你有什麼事嗎?”歐東禮貌地問。
“哦,真巧,我正想到你家裏去一趟。”
“去我家?叔叔,我不認識你呀!”
“可我認識你呀,我是你爸的同事,以前去過你家,你忘了嗎?”
“哦,我還真想不起來了。”歐東笑著說道。
“走吧,咱們一起走吧。”
歐東和那人一起走了,從此歐東就失蹤了。
【專家點評】
雖然現在的社會治安狀況還可以,雖然現在的交通狀況比以前大有好轉,雖然現在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大大提高,但不可置疑的是,生活中的危險還是經常存在的。所以人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特別是孩子,更需要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1997年到1999年,全國10-14歲少年非正常死亡人數,平均每年都在16000人左右。這裏麵排在第一位的是交通事故,9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於人的交通意識,也就是主觀認識上的偏差造成的。
研究人員有項調查發現,60%的事故是發生在家裏,或者在家的周圍。家是人過日子放鬆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問題。曾經發生過小孩兒從樓上掉下來的事,還有小孩掉進附近的臭水溝淹死的事。如果父母早有良好的保護意識,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