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現在的許多孩子生活在父母為他們特意精心設置和安排的環境裏。父母用自己的身體為子女擋住了外部的風雨,用自己的心智為子女撐托起外界的壓力。所以當孩子遇到未曾料到的打擊和挫折時,當他們碰到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時,便顯得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和應付能力。
“自古英雄多磨難”,隻有經得住失敗考驗的人才能成功。相反,受一點挫折、經一點委屈就覺得天要塌下來、尋死覓活的人,不僅不能成才,就連走好自己的生活道路都是困難的。因此挫折教育對於孩子很重要,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教子有方】
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幾乎人人都要承擔各種責任和義務,大概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挫折、風險和失誤,父母要培養孩子能吃苦、敢於麵對挫折、經得住生活磨煉的堅強性格。
1.有意讓孩子品嚐失敗
家庭生活中,父母常和孩子玩遊戲、下棋、打乒乓球、羽毛球。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玩得高興,總是讓著孩子,讓孩子贏個痛快。這樣做固然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麵,但容易培養孩子的驕氣。因此,父母也要讓孩子品嚐失敗,讓孩子輸幾局棋、輸幾盤球,讓孩子受些委屈。有位父親同孩子下棋,孩子眼看要輸了,想掀掉棋盤耍賴。父親板起麵孔,大喊一聲:“給我坐下!不許哭!”孩子隻得忍著淚水,被殺到山窮水盡。這位父親的做法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應付失敗。
2.家長要妥善處理孩子的挫折
孩子受到挫折,不管大小,都是對孩子自信心的挑戰,父母要妥善處理,不能忽視。首先,父母要讓孩子明白挫折是難免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考試失敗,同孩子進行試卷分析,讓孩子明確錯在哪裏、錯的原因。沒有評上“三好學生”,幫助孩子分析自己還有哪些缺點需要改正。
3.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般從兩歲起,就要逐漸地培養孩子的某些獨立生活的能力,如讓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業,自己吃飯等。孩子在從事這些活動時,需要克服外部障礙與內部困難,而正是在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中,意誌力得到了鍛煉,承受失敗的能力也增強了。
4.有意識地讓孩子吃些苦
要讓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來之不易,否則,他就不會珍惜、理解,導致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比如,對一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應該讓他們幹些家務或進行一些必要的勞動鍛煉。
5.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堅持拒絕
在生活中對於孩子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堅決予以拒絕,即使在他們因此大哭大鬧時亦應置之不理,這是很有用的方法。
有時,發現孩子的錯誤不加以糾正,讓他在過程中自己體驗錯誤帶來的結果、汲取教訓則既可以培養其心理承受能力,又可在不斷的錯誤中積累經驗和勇氣。事後,父母應幫助孩子總結教訓,指導他增強心理承受力。
最後,要多鼓勵、多安慰。鼓勵和安慰能幫助孩子樹立戰勝挫折的信心。孩子受挫後,父母不應忽視,更不能大加訓斥,要讓孩子相信隻要他努力就能成功。
94、自信不足,老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差
自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大的作用。生活中很多孩子缺乏自信,在學習、做事時總表現出柔弱、恐懼的心理,總是認為自己比別人差,因此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自暴自棄,回避競爭,從而失去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引以為戒】
歡歡是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今年讀小學三年級了,學習成績還不錯,很受老師和家長的喜歡。但歡歡就是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好。
有時候媽媽帶著她出門,路上遇到了同事,同事誇歡歡說:“你長得可真漂亮”,歡歡會馬上反駁道:“我長得不漂亮,我長得很醜。”如果同事問她:“你學習怎麼樣?”她的回答總是:“不好,我學習不好。”
一天晚上,歡歡在做一張數學卷子,其中有1道應用題不會做。爸爸給她講了一遍,她沒聽明白,又講了一遍,她還是沒聽懂。爸爸有些不耐煩,於是媽媽又過來為女兒講,講了很長時間,小麗才終於弄明白這道題怎麼做了。但是,晚上睡覺前,歡歡卻哭著對媽媽說:“媽媽,你說我怎麼這麼笨呢?那麼簡單的題我都不會,我覺得活著一點都沒有意思。”
媽媽很納悶,女兒做事時,我總是鼓勵她,而且從來不打罵女兒。可為什麼女兒還總是表現得不自信。
【專家點評】
自信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一個自信的孩子,會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嚐試,樂於接受挑戰;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在任何事麵前表現出柔弱、害羞、恐懼的心理,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從而失去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而且,長期缺乏自信會讓孩子產生“無能”的感覺,產生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那將是很可怕的。
孩子為什麼缺少自信呢?造成孩子缺少自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麵:
一是父母包辦代替過多,不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們缺少對自身能力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