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飛旋(六)決 策(1 / 1)

1、

那天晚上,袁鋒到曹正石家彙報宏華摸底的情況。

袁鋒走後。

曹正石看著袁鋒喝過的那杯茶還散發著縷縷的熱氣,他的內心沸騰起來。他打開窗子,看到北鬥七星象一把勺子在舀那一輪慘白的月亮,月亮卻躲藏在那黑黝黝的文峰塔塔尖上。多好的夜色啊!他的心情平靜了幾分。他走進臥室,聽到妻子阮淑靜睡著後輕微的呼吸聲,他定定地凝視著妻子的臉,是那樣的安祥柔和,想到她跟自己結婚這麼多年,沒有過上幾天好日子,至今還在一線上開機床,竟有些感動。他不願意驚動妻子,躡手躡腳地走出臥室,點上一支煙,心情又平靜了幾分。他想到在這靜謐的夜幕裏,有多少人在睡眠,有多少人在看電視,有多少人還在崗位上加著班,有多少學生還在燈光下做功課,又有多少人在通宵地打麻將,還有多少人在這夜幕下做著見不得人的勾當......他想起******青年時代的豪言壯語---“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做,誰做?”一股浩然正氣充溢胸間。我們這一輩人苦點,累點;為下一輩人少苦點,少累點,難道不正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嗎?

他覺得心胸豁然開朗。明天開黨委會,把並廠的盤子定下來!主意已定,他輕手輕腳地走進臥室。

2、

第二天下午,黨委擴大會在四樓小會議室召開。邀請安小華、宋晶晶列席。袁鋒簡潔地彙報了宏華摸底的情況;宋晶晶讀了宏華的財務報表,強調共欠債3500萬元;安小華念了宏華職工給袁鋒的信。

曹正石說:“宏華的情況,我們大體已清楚了,擺在我們麵前的是決策--並廠,還是不並廠?現在了解的情況和從前的情況有些出入。原來宏華的領導說欠債隻有2000萬元,現在核實是3500萬元,比從前說的多出1500萬元;柳一波的死原來已有定論,現在職工來信,還涉及經濟問題,而且說宏華其他廠領導也有經濟問題,這兩條都是始料不及。但是,工人群眾並廠的願望一直都是強烈的,這一條是沒有變化的。我認為前兩條情況有些變化,隻是量的變化,不是質的變化;我們不能因為量的變化而影響質的變化,這是哲學上的命題。在決策上我們要把握好這個命題:南方機床廠急需解決的是形成生產規模的問題,宏華機械廠急需解決的是尋找市場、等米下鍋的問題。並廠後,南機的生產線部份轉移到宏華去,兩廠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宏華職工的工資也隨之得到解決。至於欠債多了1500萬元的問題,設身處地地為他們想一想,如果一開始接觸就說實話,早把我們嚇跑了,先結婚後說嫁妝,這是他們的策略。這個問題我們應向政府反映,享受兼並政策,該免的免,該減的減,爭取減二免三的政策。至於職工來信反映宏華廠領導有經濟問題,這個問題要重證據,寫信的人又沒有落姓名。處理要慎之又慎,也不能上報,上報一查就是一二年,我們經不起折騰。目前把這個問題放一放,要穩住陣腳,不能亂傳播,避免節外生枝,影響穩定。現在穩定要放在第一位,隻有在穩定的氣氛中,才能順利地實現並廠。我認為並廠迫在眉睫,隻宜快不宜遲。”

“我同意曹廠長的意見。”黨委書記肖雨亭環視了參加會議的人員一眼,慢條斯理地接著說:“並廠的信心不能動搖。不並廠,企業的發展就會滯後,這個機會我們要緊緊抓住,不能讓這難得的機會從我們的手指縫裏流走。再說,並廠的事我們兩廠職代會都通過了;市領導也講了話、表了態;市政府也備了案。箭在弦上,隻能發不能收。我認為黨委成員必須統一認識,促成並廠早日實現。”

黨委的其他成員都一一地表態,同意曹正石的意見。

肖雨亭說,“我強調一下班子的紀律,今天會議有關宏華廠領導的問題,不能犯自由主義。”

曹正石說,“昨天晚上我想了許多問題:戰爭年代是拚搏的時代,隨時有犧牲的可能。我們的前輩,拚著命熬過來了,為我們打下了江山,奠定了基礎;而我們的時代,是創業的時代,我們這一輩人苦一點,累一點,多做點事,下一輩人就好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會議的氣氛輕鬆了。團委書記柯小平說,“坐享其成,會不會把下一代寵壞了,變成垮了的一代呢?”

“不會的,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曹正石滿懷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