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飛旋(十九)第二次決策(1 / 3)

1、

南機第十九次黨委擴大會上,曹正石提出了兼並南城水泥廠的議案。七個黨委委員,誰也不說話。空氣都凝固了。

曹正石說,“去年我們兼並了宏華機械廠,是看到宏華有設備、廠房的優勢。兼並雖然給我們的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煩,但通過我們的努力,在宏華建立了5條生產線,不僅給宏華帶來了生機,還解決了我們生產的瓶頸問題,探索出了一條規模經濟的道路。第一次的兼並是成功的。”曹正石環視了在座的黨委委員一眼,接著說“現在我們又碰到了一次機會,就是兼並南城水泥廠。南城水泥廠的欠債有1500萬元,如果每畝賣200萬元,還有贏利,但水泥廠不幹,他們不願做敗家子,他們還要謀求更大的發展。現在市裏給水泥廠破產的政策,800多萬元的呆壞賬被衝了,700萬元的債務又享受停息掛賬的待遇,這樣便宜的事情那裏去找。南城水泥廠還有兩個優勢,第一是土地的優勢,他們有800多畝土地,是南城占地麵積最大的工廠;第二是職工隊伍的優勢,水泥廠的職工受黨教育多年,素質高,顧全大局,有艱苦奮鬥的好傳統,這樣的職工特別能打硬仗。現在市裏將我們廠作為兼並水泥廠的首選單位,是看到我們有一定的經營運作能力和兼並宏華的經驗。如果我們現在不采取行動,水泥廠拿到破產招商會上拍賣,肯定會被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買了去,那樣,我們就失去了一次發展的機遇。”

以往的黨委會開得比較輕鬆,黨委書記或者廠長將會議的議題一說,思路一講,大家補充補充,表個態,記錄在案,就可以結束了。那叫通氣會,又叫務虛會。

今天的會關係到全廠的重大決策,丁是丁、卯是卯,來不得半點馬虎虛假;不慎重考慮,隨便表態將會記錄在案,決策失誤了誰都有責任。這樣就形成了群馬齊喑的局麵。

還是黨委書記肖雨亭打破了僵局,他說“老曹的話很有道理,這是南機發展的一個良好的機遇,機遇隻對有準備的人才會有用,機會不抓緊不抓好,就會從我們的指頭縫隙裏流走。這次我們兼並水泥廠天時、地利、人和都占著了:現在國家的政策鼓勵搞得好的企業去兼並、購買、盤活經濟效益差的、虧損的、搞不上去的企業,而且有相當優惠的政策;而且市政府看得起南機,要我們去兼並水泥廠,有政府這座靠山的支持,兼並的優惠政策必然會兌現,說不定以後我們還可以要到從前想要而要不到的政策,使企業有個長足發展的機會,這是天時。如果我們兼並了水泥廠,800多畝土地拿過來,我們就成了南城市最大的工商業兼地主了。”

他的話引起了其他黨委委員的笑聲,會議的空氣變得活躍些了。他點上一根煙,繼續說,“這就是地利。老曹不是說水泥廠有一支好的職工隊伍,1000人夠可以的了,西楚霸王項羽當時就是靠江東的8000子弟兵才完成霸業的。現在我們講全心全意依靠職工,有一支800名好的職工隊伍,隻要指揮得當,發揮他們每一個人的積極性,還愁完不成我們事業。我們要事業不要霸業,這就是人和。我認為這次的兼並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搞得好就是南機第二次創業,再創輝煌的開始。”

肖雨亭解放前就參加了革命,20多歲就在企業當任領導,經曆過企業一元化領導、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製。每次的領導體製改革,他都能找準自己的位置,該當家時就當家,該補台時就補台,該當配角時就當好配角。現在是以經濟工作為中心,實行廠長負責製,黨委書記的職責是保證黨在企業的政治領導地位,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維護廠長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地位。他在關鍵時刻都能站在曹正石一邊,做到黨政一條心。為此曹正石有事也愛找他商量。

總工程師高飛提出不同的看法:“在決策前我們多從不利的方麵考慮,多估計一些困難,多提出一些問題,這樣就能少走彎路,避免大的失誤。我提幾點不成熟的看法:第一、水泥廠有800多畝土地、破產後隻有700多萬元的債務。但他們還有600多名離退休職工的退休費、醫療費、社會保險費要我們負擔,這也是很大一塊費用。第二、水泥廠的職工一直都是吃水泥飯的,和我們吃機械飯的風牛馬不相及。不像宏華機械廠的職工原來也是吃機械飯的,拿來就可以用,而且這些職工文化水平低,年齡又都偏大,雖然他們有一定的素質,但要他們轉到機械方麵來也不容易見效果。搞不好這些職工會成為我們的負擔。第三、最感到困難的是這塊土地拿過來做什麼?用什麼項目來帶活這個企業?我心裏是沒有底的。”

本來黨政一把手都提出了兼並的的意見,大家表態同意就行了。但是高飛的意見也很有道理,這麼大的動作,有個晃失,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黨委委員們無所適從,隻是低頭抽煙,喝茶。